《宣州杂诗二十首》

时间: 2025-01-19 19:55:35

项籍路由此,力豪闻拔山。

八千提楚卒,百二破秦关。

陔下围歌合,江头匹马还。

却甸诸父老,相见亦何颜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

项籍路由此,力豪闻拔山。
八千提楚卒,百二破秦关。
陔下围歌合,江头匹马还。
却甸诸父老,相见亦何颜。

白话文翻译

这条路是项羽曾经过的地方,他的英雄气概在这里广为流传。
八千楚军在这里集结,百二秦军也在此被打败。
在树下围着一起歌唱,江边我独自骑马归来。
见到诸位长辈,我不知该以何种面容相见。

注释

  • 项籍:项羽的本名,楚国的名将。
  • 力豪:形容项羽的英雄气概和力量。
  • 八千提楚卒:指八千名楚军士兵。
  • 百二破秦关:指一百二十个秦关口被打破,形象地描述楚军的胜利。
  • 陔下:树下。
  • 围歌合:围着唱歌,形象地描绘出欢快的气氛。
  • 匹马还:独自骑马归来,表现孤独。
  • 却甸:见到长辈,表示对长辈的尊敬。

典故解析

  • 项羽: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中的英雄,因其勇猛和悲剧结局被后世传颂。
  • 破秦关:指历史上楚汉战争中楚军对秦军的胜利,象征着对压迫的反抗。

诗词背景

作者介绍:梅尧臣,字圣俞,号白石,宋代诗人,擅长古体诗,风格清新,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,显示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细腻观察。

创作背景:这首诗创作可能与作者对历史的追思有关,尤其是对项羽的钦佩与怀念,反映了他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情感。

诗歌鉴赏

梅尧臣的这首《宣州杂诗二十首》通过描绘项羽的历史场景,展现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与对人间情感的思考。开篇以“项籍路由此”引入,直接把读者带入历史的回忆中,项羽作为楚国的代表人物,其英雄事迹深植人心。随后对“八千提楚卒”和“百二破秦关”的描写,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楚军的壮阔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。

诗中“陔下围歌合,江头匹马还”二句,展现了战后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。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节点上,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对过往的追忆与无奈,尽管曾经的辉煌让人激动,但如今的归来却充满了失落和沉重。最后一句“却甸诸父老,相见亦何颜”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,表达了诗人与长辈相见时的尴尬与羞愧,仿佛在问自己是否配与他们相见。

整首诗情感真挚,既有对历史的思索,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省,展现了梅尧臣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理解。

诗词解析

逐句解析

  1. 项籍路由此:引出项羽,给人以历史感。
  2. 力豪闻拔山:强调项羽的力量与名声。
  3. 八千提楚卒:描绘楚军的壮观场面,显示出战争的规模。
  4. 百二破秦关:表现战争的胜利与辉煌。
  5. 陔下围歌合:描绘战后的欢乐场景。
  6. 江头匹马还:表现诗人的孤独归来。
  7. 却甸诸父老:表达对长辈的尊敬与愧疚。
  8. 相见亦何颜:自问无颜见人,展现内心的挣扎。

修辞手法

  • 对仗:如“八千提楚卒,百二破秦关”,通过对仗增强诗歌的韵律感。
  • 夸张:如“力豪闻拔山”,强调项羽的英雄气概。
  • 比喻:将历史场景与个人情感相结合,增强了诗的表现力。

主题思想:整首诗探讨了英雄与历史、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,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,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孤独。

意象分析

  • 项羽:英雄的象征,代表着力量与悲剧。
  • 八千楚卒:象征着团结与壮丽。
  • 江头匹马:孤独的象征,表现诗人内心的挣扎。
  • 诸父老:体现对传统与长辈的尊重。

互动学习

诗词测试

  1. “项籍”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?

    • A. 刘邦
    • B. 项羽
    • C. 曹操
    • D. 诸葛亮
  2. 诗中“八千提楚卒”指的是:

    • A. 楚军的规模
    • B. 秦军的规模
    • C. 汉军的规模
    • D. 魏军的规模
  3.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?

    • A. 自豪
    • B. 忧伤
    • C. 愤怒
    • D. 快乐

答案

  1. B
  2. A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

相关作品推荐

  • 杜甫的《蜀相》
  • 李白的《将进酒》
  • 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东风夜放花千树》

诗词对比

  • 杜甫的《登高》与梅尧臣的这首诗都涉及对历史的反思,杜甫更多的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,而梅尧臣则侧重于对英雄的怀念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,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。

参考资料

推荐书目

  • 《宋诗三百首》
  • 《梅尧臣诗集》
  • 《中国古代诗歌鉴赏》

这些参考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梅尧臣的诗歌及其历史背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