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和希深避暑香山寺》

时间: 2025-01-19 20:06:56

有客乘新霁,云林共扣扃。

轻舟过下渡,远水涨前汀。

原隰含幽蔼,岑岚入杳冥。

谁知得深趣,履齿石苔青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和希深避暑香山寺
有客乘新霁,云林共扣扃。
轻舟过下渡,远水涨前汀。
原隰含幽蔼,岑岚入杳冥。
谁知得深趣,履齿石苔青。

白话文翻译: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客人刚刚经历了一场雨后,乘船游览香山寺的情景。诗中提到,山林的云气与寺门紧闭的宁静相映成趣。轻舟划过渡口,远处的水面也在涨起,映衬出前方的滩涂。原野和低洼地带都笼罩在清幽的云雾中,而高山则隐没在深邃的迷雾里。谁能知道这其中的深刻乐趣,走在石头铺成的路上,脚下的青苔显得格外生动?

注释:

  • 新霁: 指雨过天晴。
  • 扣扃: 扣上门闩,表示寺院的宁静。
  • 轻舟: 小船,象征着轻松的游览。
  • 下渡: 渡口,指渡过水面。
  • 远水: 远处的水面。
  • 前汀: 前面的滩涂。
  • 原隰: 原野和低洼地。
  • 岑岚: 高山的云雾。
  • 杳冥: 深远而幽暗,形容山的深邃。
  • 深趣: 深刻的乐趣。
  • 履齿石苔: 脚踏在石头和苔藓上,强调自然的质朴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 梅尧臣(1002-1060),字子云,号香山居士,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,擅长诗歌、词和散文。他的诗风清新脱俗,善于描绘自然景色。

创作背景: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避暑于香山寺的夏季,旨在表现雨后山水的清新和幽静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宁静的向往。

诗歌鉴赏:

梅尧臣的《和希深避暑香山寺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佳作。诗中通过对雨后景象的细致描绘,展现了香山寺周围清新、幽静的环境。开头两句“有客乘新霁,云林共扣扃”,以新霁后的清新气象引入,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,仿佛置身于诗中,感受到那种雨后宁静的氛围。

接下来的“轻舟过下渡,远水涨前汀”,通过轻舟的游动与水面的涨落,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,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流动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,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。最后一句“谁知得深趣,履齿石苔青”,通过脚下的青苔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和对生活乐趣的追寻。

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,展现了梅尧臣作为一位宋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,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心灵宁静的渴望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1. 有客乘新霁: 描绘了一个客人在雨后晴朗的天气中,乘船游览的情景。
  2. 云林共扣扃: 云雾缭绕,寺门紧闭,表现出一种幽静的氛围。
  3. 轻舟过下渡: 小船在渡口轻轻划过,给人以轻松自在的感觉。
  4. 远水涨前汀: 远处的水面涨起,衬托出滩涂的自然景象。
  5. 原隰含幽蔼: 原野和低洼的地方都笼罩在清幽的风景中。
  6. 岑岚入杳冥: 高山的云雾隐没于深邃的空中,给人以神秘感。
  7. 谁知得深趣: 让人思考其中的深刻乐趣。
  8. 履齿石苔青: 行走在石头和青苔上,感受自然的质朴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比喻: “云林共扣扃”将自然景色与寺院的宁静结合,形成美妙的意境。
  • 对仗: 诗句对仗工整,增强了韵律感。
  • 意象: 通过“轻舟”、“远水”、“青苔”等意象,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静谧。

主题思想: 这首诗通过对香山寺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,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。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:

  1. 轻舟: 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。
  2. 云林: 代表自然的幽静与美丽。
  3. 青苔: 体现自然的质朴和生命的顽强。
  4. 远水: 象征着辽阔与深远的意境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选择题: 诗中“新霁”指的是: A. 雨后的晴天
    B. 雨天
    C. 雪天
    D. 晴天

  2. 填空题: 诗中提到“轻舟过下渡”,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感受。

  3. 判断题: 此诗的主题是追求物质享受。(对/错)

答案:

  1. A
  2. 自然的宁静与美好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杜甫的《春望》
  • 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

诗词对比:

  •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与梅尧臣的《和希深避暑香山寺》都描绘了自然景色,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。王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哲思,而梅尧臣则以细腻的描写传达出生活中的乐趣与清新。

参考资料:

推荐书目:

  • 《宋诗三百首》
  • 《梅尧臣诗文集》
  • 《中国古典诗词鉴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