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咏华林书院》

时间: 2025-01-01 14:53:28

能为孝义复为文,惟有君家事渐新。

旌表已迎金殿敕,子孙常宴杏园春。

亲情广阔追随大,鼓笛喧胜嫁娶频。

更置书堂书万卷,不辞延待四方人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能为孝义复为文,惟有君家事渐新。
旌表已迎金殿敕,子孙常宴杏园春。
亲情广阔追随大,鼓笛喧胜嫁娶频。
更置书堂书万卷,不辞延待四方人。

白话文翻译:

能以孝道和义气来传承文化的,唯有君家的事业日渐兴盛。
荣誉的榜文已经迎来了金殿的诏书,子孙们在杏园里常常举办春季的宴会。
亲情的广泛交织使家庭更加团结,锣鼓声喧天,胜过了婚嫁的热闹。
更是设立书堂,收藏了万卷书籍,不辞劳苦地等待着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。

注释:

  • 孝义:孝道与义气,指对父母的孝敬和对朋友、社会的义务。
  • 君家:指诗中所描写的家庭或家族,通常是指有声望的家庭。
  • 金殿敕:金殿是皇宫的象征,敕指皇帝的诏书,意味着荣誉的授予。
  • 杏园春:杏园是指古代文人聚会的场所,春天寓意生机与团圆。
  • 鼓笛:指乐器,象征着庆祝和欢乐的气氛。
  • 书堂:书房或书院,象征文化的积累和传播。

典故解析:

  • 孝义:源自儒家思想,强调对父母的孝顺和对社会的责任。
  • 金殿:古代皇宫,象征权威和荣誉,诗中提到的敕书是对贤良家族的认同。
  • 杏园:为古代文人雅集之地,代表着文人情谊与文化交流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

乐史,宋代人,文学家,擅长诗词,尤其以抒情见长。他生活在一个重视文化与教育的时代,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。

创作背景:

本诗创作于乐史对华林书院的感慨,书院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,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学习、孝义和家庭团聚的重视。

诗歌鉴赏:

《咏华林书院》是一首表现孝义与文化传承的诗作。乐史通过描绘君家事业的新气象,展现了家庭和睦、亲情广阔的美好图景。诗中提到的“金殿敕”,不仅是对家族荣誉的肯定,更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的一种呼唤。同时,“子孙常宴杏园春”描绘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聚会场景,展现了浓厚的亲情和文化氛围。乐史通过“鼓笛喧胜嫁娶频”,表现出家庭的热闹和喜庆,暗示着文化与家庭的紧密结合。

最后一句“更置书堂书万卷”,则是对文化追求的向往,强调了书院作为知识的殿堂,热忱欢迎四方学者的到来。整首诗流露出乐史对家庭、文化和社会的热爱与期待,借助华林书院的描绘,展现了一个理想的文化传承场所,既充满了对传统美德的赞颂,也呼应了时代对文化的重视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1. 能为孝义复为文:强调家族在孝道和文化传承上的成就。
  2. 惟有君家事渐新:指出君家在社会中的新兴地位。
  3. 旌表已迎金殿敕:描述皇帝的荣誉降临,显示家族的声望。
  4. 子孙常宴杏园春:描绘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。
  5. 亲情广阔追随大:强调家庭团结的情感。
  6. 鼓笛喧胜嫁娶频:展现家庭庆祝的热闹氛围。
  7. 更置书堂书万卷:表达对知识的追求与重视。
  8. 不辞延待四方人:表示欢迎四方学者,重视文化交流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对仗: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  • 比喻:通过“杏园春”比喻家庭的和睦与生机。
  • 夸张:如“书万卷”,强调书籍数量之多,象征知识的丰富。

主题思想:

整首诗围绕孝义与文化传承展开,通过描绘家庭和睦、文化气息浓厚的场景,强调了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与责任感。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:

  • 孝义:象征传统美德和家族责任。
  • 金殿:代表权威和荣誉。
  • 杏园:象征文化交流与亲情团聚。
  • 书堂:象征知识的积累与传播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诗中提到的“金殿敕”代表什么?

    • A. 家庭的财富
    • B. 皇帝的荣誉
    • C. 文化的传承
    • D. 自然的美好
  2. “子孙常宴杏园春”体现了什么情感?

    • A. 孤独
    • B. 团圆
    • C. 忧伤
    • D. 旅行
  3. 诗中提到的“书堂”有何象征意义?

    • A. 财富
    • B. 知识
    • C. 荣誉
    • D. 亲情

答案:

  1. B
  2. B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《春夜喜雨》杜甫
  • 《静夜思》李白
  • 《登高》杜甫

诗词对比:

  • 《春夜喜雨》与《咏华林书院》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,但前者更多地关注自然景象,而后者则强调家庭与文化。

参考资料:

  • 《宋诗三百首》
  • 《中国古典诗词鉴赏》
  • 《乐史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