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访白陂陈处士 其二》

时间: 2025-01-17 10:26:16

清风不见面,白汗如波流。

走来君洞里,云树冷飕飕。

更泻葡萄绿,千杯沃倒愁。

魂疑更回首,残热又为雠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清风不见面,白汗如波流。
走来君洞里,云树冷飕飕。
更泻葡萄绿,千杯沃倒愁。
魂疑更回首,残热又为雠。

白话文翻译:

清风不见其人,只有白汗如波涛般流淌。你走入我的洞府,周围的云树显得冷冷清清。更有那葡萄的青翠不断倾泻而下,千杯美酒仿佛都浇灭了我的愁苦。我的灵魂似乎在回首,残留的热情又让我成为了仇敌。

注释:

  • 清风不见面:清风虽好,却无法相见,暗示环境的清凉,但缺乏人情的温暖。
  • 白汗如波流:形容汗水流淌,类似波涛汹涌,表现出暑热的压迫感。
  • 君洞里:指的是诗人所称的“君”,可能是朋友或访客,表示亲切。
  • 云树冷飕飕:云树在冷风中摇曳,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。
  • 更泻葡萄绿:葡萄的青翠色泽如水倾泻而下,表现出丰盈的自然景象。
  • 千杯沃倒愁:美酒倾倒,象征着试图借酒消愁。
  • 魂疑更回首:灵魂在忧虑中徘徊,回首往事。
  • 残热又为雠:残存的热情又使自己陷入仇恨或愁苦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

乐史,字子华,宋代诗人,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。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,探索人情世态,常常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

创作背景:

该诗作是乐史在某个夏日访友之际所作,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受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情感。诗中描绘的场景和心境,反映了他对清凉环境的渴望与对友人相聚的期盼。

诗歌鉴赏:

《访白陂陈处士 其二》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,透过清风、白汗、葡萄等意象,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。诗歌开头“清风不见面,白汗如波流”表现了炎热的夏天与无形的孤独感,清风虽好,但与人相见的渴望却未能实现,令人感到失落和惆怅。接着,诗人以“走来君洞里”引入了友人的到来,虽然周遭的环境显得冷清,但友人的出现又给予了诗人一丝温暖。

“更泻葡萄绿,千杯沃倒愁”,这两句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,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欢乐,却也暗含了借酒消愁的无奈。诗人在这里体现了对人生困惑的反思,尽管美酒在手,但愁苦仍然难以消解。最后两句“魂疑更回首,残热又为雠”则将诗人的思绪推向深沉,既有对过去的怀念,也有对未来的迷茫,情感的波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。

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与人际关系的思考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共鸣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1. 清风不见面:清风虽好,却无法相见,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。
  2. 白汗如波流:炎热的天气使人汗流浃背,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。
  3. 走来君洞里:友人来访,打破了孤独的氛围。
  4. 云树冷飕飕:冷清的环境与友人的到来形成对比。
  5. 更泻葡萄绿:自然景观的美丽,象征着生命的富饶。
  6. 千杯沃倒愁:酒虽美,却无奈地无法解愁。
  7. 魂疑更回首:诗人对往事的回忆,内心充满疑惑。
  8. 残热又为雠:内心的热情与愁苦交织,表现出复杂的情感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比喻:将汗水比作波流,形象生动。
  • 对仗: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  • 意象:清风、白汗、葡萄等意象营造出丰富的自然与情感氛围。

主题思想:

整首诗通过描绘清风与炎热的对比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,以及对友人相聚的珍视。在愁苦与欢乐交织的氛围中,诗人深刻反思人生的意义,展现出对自然与人情的敏感与思考。

意象分析:

  • 清风:象征着清新与自由,也暗示着孤独。
  • 白汗:代表炎热与压迫感,暗示生活的艰辛。
  • 云树:体现自然景观的冷峻,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。
  • 葡萄:象征丰盈与欢乐,然而也暗含了借酒消愁的无奈。
  • 千杯:代表着丰富的友情与社交,然而却无法真正解开心灵的困惑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诗中“白汗如波流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?

    • A. 快乐
    • B. 孤独与压迫感
    • C. 安宁
  2. “走来君洞里”中的“君”指代谁?

    • A. 朋友
    • B. 自己
    • C. 自然
  3.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:

    • A. 对自然的赞美
    • B.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
    • C. 生活的忙碌

答案:

  1. B
  2. A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  • 李白《月下独酌》
  • 陶渊明《饮酒》

诗词对比:

  •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:同样描写自然与隐居生活,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。
  • 李白《月下独酌》:通过月光与酒的意象,展现了孤独与自我对话的主题。

这些作品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际关系的思考上,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,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