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,席上各赋诗》

时间: 2025-01-19 20:05:00

江头朱绂间青衿,岂是仙舟不可寻。

谁敢强登徐稚榻,

自怜还学谢安吟。

月凝兰棹轻风起,妓劝金罍尽醉斟。

剪尽蜡红人未觉,归时城郭晓烟深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江头朱绂间青衿,岂是仙舟不可寻。
谁敢强登徐稚榻,自怜还学谢安吟。
月凝兰棹轻风起,妓劝金罍尽醉斟。
剪尽蜡红人未觉,归时城郭晓烟深。

白话文翻译:

在江边,红色的绶带与青色的衣衫交织,难道这真是神仙的舟船无法寻觅?
谁敢强行登上徐稚的榻呢?我自怜地还学习谢安的吟唱。
月光照耀着轻盈的船桨,微风轻起,妓女劝我尽情斟满金杯。
剪尽的蜡红未曾觉察,归时城郭间已是晨雾深重。

注释:

  • 朱绂:红色的绶带,古代官员的标志。
  • 青衿:青色的衣衫,象征读书人。
  • 仙舟:神仙的船,暗指不易寻觅的理想境界。
  • 徐稚:指徐稚的榻,徐稚为东晋之名士,诗中用作象征。
  • 谢安吟: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,代表着高雅的情趣和品位。
  • 兰棹:指船桨,兰色的船桨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幽。
  • 金罍:金色的酒杯,象征饮酒的欢乐。
  • 蜡红:用作装饰的蜡烛,暗指醉酒后无知的状态。
  • 晓烟深:清晨的雾气弥漫,象征着归途的不清晰和迷离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

蒋肱,唐代诗人,生平事迹较少记载。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,风格清新脱俗,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。

创作背景:

此诗创作于诗人陪同郑太守夜晚登舟宴饮之际,反映出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在宴会上轻松愉悦的氛围。夜宴中,诗人与友人共吟诗作,形成了一种雅致的社交氛围。

诗歌鉴赏:

这首诗通过描绘夜宴的场景,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。开头两句以江边的朱绂和青衿开场,暗示了诗人与身份的关系,既是官员也是文人,具有双重身份的感受。转折的“岂是仙舟不可寻”显示出对理想生活的无奈与渴望,诗人虽身处繁华,却难以超然于世。

接下来的“谁敢强登徐稚榻”,暗示了对古代名士的敬仰和自我贬低,表现出一种谦逊和无奈的心态。月光下的兰棹和轻风更为全诗增添了浪漫的氛围,妓女的劝酒则是宴会欢乐的体现,酒成为了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。

最后两句“剪尽蜡红人未觉,归时城郭晓烟深”则将诗人从欢愉的宴会中拉回现实,晨雾中的城郭隐约,象征着生活的复杂与不易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意境悠远,展现了诗人在欢宴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1. 江头朱绂间青衿:描绘了江岸边的风景,通过色彩对比展示诗人的身份。
  2. 岂是仙舟不可寻: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。
  3. 谁敢强登徐稚榻:显示对古代名士的敬仰,同时表现出一种自卑感。
  4. 自怜还学谢安吟:自我反思,表达对文学的热爱。
  5. 月凝兰棹轻风起:描绘夜晚的宁静与美丽的自然景象。
  6. 妓劝金罍尽醉斟:宴会的欢乐与酣饮的情景,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。
  7. 剪尽蜡红人未觉:形象地描绘醉酒后的迷失状态。
  8. 归时城郭晓烟深:回归现实,晨雾中显得模糊不清,象征生活的复杂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比喻:将人生的理想生活比作“仙舟”,暗示其遥不可及。
  • 拟人:月光与风的描写给自然赋予了情感,增强了诗的意境。
  • 对仗:整首诗的结构严谨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
主题思想:

整首诗通过描绘夜宴的场景,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,展现了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。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:

  1. 朱绂:象征权力与身份。
  2. 青衿:象征读书人,代表着文化与理想。
  3. 仙舟:象征理想生活与自由。
  4. 兰棹:象征优雅与宁静。
  5. 金罍:象征欢乐与社交。
  6. 晓烟:象征人生的复杂与迷离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诗中“朱绂”象征什么?

    • A. 权力与身份
    • B. 自由与欢愉
    • C. 诗人的孤独
  2. “月凝兰棹轻风起”中的“兰棹”指的是什么?

    • A. 船桨
    • B. 酒杯
    • C. 诗篇
  3. 诗人自怜学习的对象是?

    • A. 徐稚
    • B. 谢安
    • C. 郑太守

答案:

  1. A
  2. A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李白《将进酒》
  •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
诗词对比:

  • 蒋肱《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》与李白《将进酒》
    •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饮酒的热情,但蒋肱更侧重于宴会的氛围与自我反思,而李白则强调豪情与壮志,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。

参考资料:

  • 《唐诗三百首》
  • 《唐代诗人研究》
  • 《中国古代诗词概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