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临江仙·望天都》

时间: 2025-01-09 00:25:47

曾向九皋跨鹤去,举头遥接苍苍。

盘空鹰隼共翱翔。

翠痕沾蜡屐,云影入诗囊。

回首天都青入画,渐行渐远微茫。

上方仙界暂徜徉。

几人能到此,胸次不寻常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临江仙·望天都
作者: 陈家庆 〔清代〕

曾向九皋跨鹤去,
举头遥接苍苍。
盘空鹰隼共翱翔。
翠痕沾蜡屐,
云影入诗囊。
回首天都青入画,
渐行渐远微茫。
上方仙界暂徜徉。
几人能到此,
胸次不寻常。

白话文翻译:

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曾经乘鹤飞向九皋,仰望天空与苍穹遥相接,和鹰隼一起在空中翱翔的壮丽景象。诗人脚下的翠绿痕迹沾染着蜡屐,云影则融入了自己的诗囊。回首望去,天都的青色如画般美丽,逐渐远去变得模糊。在这片仙境中,诗人暂时徜徉,然而,能到达这里的人又有几位呢?这份胸怀气度更是非凡。

注释:

  • 九皋: 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。
  • 苍苍: 指天空的广阔和高远。
  • 盘空: 意为在空中盘旋。
  • 蜡屐: 古代的一种木屐,通常涂蜡以防水。
  • 微茫: 形容远处的景象模糊不清。

典故解析:

  • 九皋: 出自《山海经》,常用作隐喻,指代神仙之地。
  • 天都: 传说中的仙境,常被描绘为美丽的山水画卷。
  • 胸次不寻常: 反映诗人的胸怀与气度,强调其志向高远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

陈家庆,清代诗人,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闻名。他的诗作常常充满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

创作背景:

此诗创作于清代,正值文人雅士追求隐逸生活、陶渊明式的理想境界。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,表达了对自然美和超然境界的向往。

诗歌鉴赏:

《临江仙·望天都》是一首充满想象力与哲理的诗。诗人在开头便用“曾向九皋跨鹤去”引入,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。接下来,诗人描绘了与鹰隼同翱翔的场景,展现了他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与远大的理想。这里的“翠痕沾蜡屐”既是对自然风光的真实描绘,也有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。
回首“天都青入画”,诗人对美景的回味与追忆,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。随着景象逐渐远去,诗人意识到,能抵达这样的境地并非易事,强调了其志向和胸怀的非凡。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灵感受的交融,展现了诗人对自由、理想及自我价值的思考,给人以启迪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1. 曾向九皋跨鹤去: 表达了诗人向往仙境的愿望。
  2. 举头遥接苍苍: 描述仰望天空,表现诗人胸怀的广阔。
  3. 盘空鹰隼共翱翔: 体现自由飞翔的状态。
  4. 翠痕沾蜡屐: 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。
  5. 云影入诗囊: 诗人将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。
  6. 回首天都青入画: 回忆起美好的景象,充满感慨。
  7. 渐行渐远微茫: 形容美好事物的逝去。
  8. 上方仙界暂徜徉: 体验到一种超然的境界。
  9. 几人能到此: 对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少之又少的感叹。
  10. 胸次不寻常: 体现诗人自我赞赏与自信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比喻: “天都青入画”将美丽的景象比作画,增添了艺术感。
  • 拟人: “云影入诗囊”,将云影拟人化,增强了诗的趣味性。
  • 对仗: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,增强了音韵的美感。

主题思想:

这首诗通过对壮丽自然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,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自信,展现了清代文人追求自由与超脱的精神。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:

  • 九皋: 象征着理想的境地,隐喻着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。
  • 苍苍: 代表着广阔的天空,象征着无尽的可能性。
  • 鹰隼: 象征着自由与高远的志向。
  • 蜡屐: 代表日常生活与自然的融合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选择题: “曾向九皋跨鹤去”中的“九皋”象征什么? A. 现实生活
    B. 理想境地
    C. 乡村生活
    D. 城市繁华

  2. 填空题: 诗中“云影入____囊”描绘了诗人将自然美融入创作之中。

  3. 判断题: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繁华的向往。(对/错)

答案:

  1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:王维
  • 《静夜思》:李白

诗词对比:

  • 王维的《鹿柴》与陈家庆的《临江仙·望天都》,都描绘了自然美景,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的环境,而陈家庆则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远志。

参考资料:

  • 《清代诗人研究》
  • 《中国古代诗词鉴赏》
  • 《诗词的艺术与技巧》

以上内容为对《临江仙·望天都》的全面解析,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的美与深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