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酬刘和州戏赠》

时间: 2025-01-04 07:53:39

钱唐山水接苏台,两地褰帷愧不才。

政事素无争学得,

风情旧有且将来。

双蛾解珮啼相送,五马鸣珂笑却回。

不似刘郎无景行,长抛春恨在天台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

酬刘和州戏赠
作者:白居易

钱唐山水接苏台,
两地褰帷愧不才。
政事素无争学得,
风情旧有且将来。
双蛾解珮啼相送,
五马鸣珂笑却回。
不似刘郎无景行,
长抛春恨在天台。


白话文翻译

这首诗描写了钱塘的山水与苏台相接,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才华不足的惭愧。虽然政事方面无所争论,但风情依旧存在,未来也会有情感的延续。诗中提到双蛾(美丽的女子)解开佩饰,啼叫着送别,五匹马的铃铛声欢笑着返回。与刘郎不同的是,他没有远大的志向,长久以来把春天的遗憾抛在了天台。


注释

  • 钱唐:指钱塘江,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带。
  • 苏台:指苏州,古时苏州以水乡著称。
  • 褰帷:掀起帷幕,借指相见或送别。
  • 双蛾:指美丽的女子,形象生动。
  • 解珮:解开佩饰,表示送别时的情景。
  • 政事:指政务和事务。
  • 刘郎:指刘长卿,唐代诗人,此处引申为无所作为的人。

典故解析

  • 刘郎:白居易在诗中提及的刘郎,实际上是对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暗指,刘长卿的诗歌常涉及隐士生活与情感的表达。

诗词背景

作者介绍: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唐代著名诗人,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关注民生的主题闻名于世。他的诗风清新自然,情感真挚。

创作背景:此诗写于白居易与刘和州相识之际,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感激之情,并流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谦逊与反思。


诗歌鉴赏

《酬刘和州戏赠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。诗中通过描绘钱塘山水与苏台的相接,展现了地域文化的交融与人际关系的深厚。白居易在诗中自谦,认为自己才华不足,对刘和州的友谊倍感珍惜。在描写中,双蛾解珮、五马鸣珂等意象生动形象,展示了送别的场景与情感。

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,诗人对于春天的遗憾与未来的期许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。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之余,也反思了自身的不足,展现出一种自省的智慧。诗的最后一句提到“长抛春恨在天台”,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感慨,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。


诗词解析

逐句解析

  1. 钱唐山水接苏台:描绘了钱塘的美丽山水与苏州的相接,表现出两地文化的深厚联系。
  2. 两地褰帷愧不才:诗人感到自己才华不足,对朋友的欣赏和期待感到羞愧。
  3. 政事素无争学得:说明诗人在政务上没有争斗的心态,反映了他平和的处世态度。
  4. 风情旧有且将来:期待未来仍能保持这种美好的情感与联系。
  5. 双蛾解珮啼相送:描绘送别的场景,情感细腻。
  6. 五马鸣珂笑却回:以欢乐的马铃声形象化送别的喜悦。
  7. 不似刘郎无景行:借用刘郎的形象,表达对理想与追求的反思。
  8. 长抛春恨在天台:感叹人生的遗憾与未实现的理想,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。

修辞手法

  • 比喻: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,使得情感更加生动。
  • 对仗: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,富有韵律感。

主题思想: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身不足的反思,同时展现出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邃。


意象分析

意象词汇

  • 钱唐山水: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底蕴。
  • 双蛾:象征着美丽的女子与纯洁的情感。
  • 五马鸣珂:象征送别时的欢乐与美好祝愿。

互动学习

诗词测试

  1. 诗中提到的“钱唐”指的是哪个地方?

    • A) 苏州
    • B) 杭州
    • C) 南京
      答案:B
  2. “双蛾解珮”的意思是什么?

    • A) 双蛾相遇
    • B) 美丽女子送别
    • C) 解开佩饰
      答案:B
  3.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?

    • A) 兴奋
    • B) 忧伤
    • C) 自豪
      答案:B

诗词比较与延伸

相关作品推荐

  • 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——王勃
  • 《送别》——王维

诗词对比

  • 白居易 vs 王勃:白居易的情感更加细腻,关注个人情感与友谊;而王勃则更多体现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感慨。

参考资料

  • 《白居易诗选》
  • 《唐诗三百首》
  • 《唐代文学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