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赠别宣上人》
时间: 2025-01-14 06:43:33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赠别宣上人
白居易
上人处世界,清净何所似。
似彼白莲花,在水不著水。
性真悟泡幻,行洁离尘滓。
修道来几时,身心俱到此。
嗟余牵世网,不得长依止。
离念与碧云,秋来朝夕起。
白话文翻译:
这位高人处于世俗之中,清净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呢?
就像那白莲花,生长在水中却不沾染水的污秽。
他本性真实,领悟了幻象,行为纯洁,远离了尘世的污垢。
修道已经有多久,身心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。
唉,我被世俗的网缠住,无法长久地停留在此。
离开烦恼与碧云,秋天来时,早晚都会升起。
注释:
字词注释:
- 上人:指高人、隐士,通常是指修道之人。
- 白莲花:象征纯洁无瑕,出淤泥而不染。
- 性真:真实的本性。
- 泡幻:指世间的幻象,虚幻的事物。
- 尘滓:尘世的污垢与杂念。
- 牵世网:指世俗的牵绊、烦恼。
典故解析:
“白莲花”寓意清白、高洁,常常用来比喻修道之人的高尚品质。“离念与碧云”中的“碧云”,象征着自由无拘的境界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
白居易(772-846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唐代著名诗人,因其诗风平易近人、通俗易懂而广受欢迎。他的作品多描写社会民生,关注人情世态,并探讨人生哲理。
创作背景:
《赠别宣上人》写于白居易与一位修道者的离别之际,表达了对高人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自己身处世俗的无奈之情。
诗歌鉴赏:
《赠别宣上人》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世外高人的羡慕与对尘世纷扰的无奈。诗中开篇即点出“上人处世界”,引出清净的生活状态。接着用“似彼白莲花”来比喻高人的品德,表明他在世俗中仍能保持纯洁不受到污染。接下来的“性真悟泡幻”,则是对高人内心的真实与对幻象的透彻理解的描绘,显示出其修道之理的深厚。
诗人在此不仅赞美了高人的修行,还抒发了自己因被世俗事务束缚而感到的无奈与惆怅。“嗟余牵世网,不得长依止”,这句尤为动人,透露出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牵绊的强烈愿望。最后的“离念与碧云,秋来朝夕起”,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,表现出对自由自在、无拘无束生活的憧憬。
整首诗语言清新,意象丰富,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深刻感悟,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上人处世界:指高人身处世俗之中。
- 清净何所似:在问清净的境界是什么样的。
- 似彼白莲花:以白莲花比喻高人的品德。
- 在水不著水:强调其不受世俗影响。
- 性真悟泡幻:真实的本性明了虚假。
- 行洁离尘滓:行为纯洁,远离尘世杂念。
- 修道来几时:修道的时间已经有多久。
- 身心俱到此:身心都达到这种境界。
- 嗟余牵世网:感叹自己被世俗牵绊。
- 不得长依止:无法长久停留在这种状态。
- 离念与碧云:离开烦恼与理想的自由。
- 秋来朝夕起:秋天来临时,早晚都有变化。
修辞手法:
- 比喻:将高人比作白莲花,形象生动。
- 对仗:如“性真悟泡幻,行洁离尘滓”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- 拟人:将“离念”描绘成能升起的存在,表现出情感的生动性。
主题思想:
全诗通过对高人清净生活的描绘,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,探讨了人生的修道与世俗的关系,表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白莲花:象征纯洁、高尚。
- 世俗:象征烦恼与牵绊。
- 碧云:象征自由与理想的境界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“上人处世界”中的“上人”指的是谁?
A. 普通人
B. 高人、隐士
C. 学者 -
“似彼白莲花”的比喻意图是什么?
A. 生活的艰辛
B. 纯洁和高尚
C. 世俗的烦恼 -
诗中提到的“牵世网”是指什么?
A. 自然现象
B. 世俗的牵绊
C. 修道的障碍
答案:
- B
- B
- B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《静夜思》李白:表达思乡之情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。
- 《登高》杜甫: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。
诗词对比:
白居易与李白的诗风有明显差异。白居易的《赠别宣上人》注重平易近人的表达与哲理思考,而李白的《静夜思》则更加抒情且富有个性。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,但都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。
参考资料:
推荐书目:
- 《白居易诗选》
- 《唐诗三百首》
- 《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与评析》
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诗歌及其时代背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