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宿东林寺
白居易 〔唐代〕
经窗灯焰短,僧炉火气深。
索落庐山夜,风雪宿东林。
白话文翻译:
在窗前,灯光微弱,僧人的炉火燃烧着,散发着浓厚的热气。庐山的夜色显得格外清冷,风雪交加,我在东林寺中留宿。
注释:
- 经窗:在窗前。
- 灯焰短:灯光微弱,指夜晚的光亮不多。
- 僧炉:僧人的炉子,指寺中用来取暖和煮水的炉火。
- 火气深:火焰旺盛,热气浓厚。
- 索落:指寒冷和孤寂,形容夜晚的寂静。
- 庐山:庐山位于今江西省,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。
- 宿:在此停留、过夜的意思。
典故解析:
该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,但“庐山”是唐代文人常提及的名山,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诗文。东林寺也是一个著名的古刹,历史悠久,文人常在此寄情寄意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白居易(772-846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唐代著名诗人,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题材而闻名。他的诗歌涵盖了爱情、友谊、自然、社会等多个方面。
创作背景:此诗写于白居易在庐山东林寺的夜晚,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生活环境的思考。诗中描绘的寒冷夜晚与温暖的炉火形成了鲜明对比,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温暖的向往。
诗歌鉴赏:
《宿东林寺》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,展现了一个寒冷夜晚的宁静与孤独。开头两句“经窗灯焰短,僧炉火气深”用对比的手法,将微弱的灯光和温暖的炉火对立起来,描绘出一种寒冷的环境中人们渴望温暖的情感。灯光的短暂和炉火的深厚,仿佛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归属感的渴望。
接下来的“索落庐山夜,风雪宿东林”描绘了一幅深夜的自然画面。庐山的夜晚伴随着风雪,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。庐山是一个充满文人气息的地方,而在这样的夜晚,诗人独自一人留宿于此,似乎在思考自己的处境与人生。白居易将自然景象和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,产生了深刻的共鸣。
整首诗虽然字数不多,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,反映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。他透过简练的文字,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在寒冷寂静中追寻温暖与归属的心情。
诗词解析:
-
逐句解析:
- “经窗灯焰短”:描绘夜晚的宁静,灯光微弱,暗示着孤独。
- “僧炉火气深”:炉火的温暖象征着人们对温情与安慰的渴求。
- “索落庐山夜”:夜晚的寒冷和孤独感,强调环境的清冷。
- “风雪宿东林”:自然的恶劣天气与诗人的孤宿形成对比,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。
-
修辞手法:
- 对比:灯光与炉火的对比,增强了孤独感与内心渴求的表现。
- 意象:庐山、风雪等意象相互交融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氛围。
-
主题思想: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夜晚对温暖与归属的渴望,展现了个体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。
意象分析:
- 灯光:象征希望与温暖,但在夜晚显得微弱,反映出孤独。
- 炉火:温暖的象征,代表着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。
- 庐山:作为背景,增添了诗的文化深度和自然美感。
- 风雪:代表自然的冷酷,增强了诗的紧张感与孤寂感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诗中提到的地点是哪个山?
- A. 泰山
- B. 庐山
- C. 黄山
-
“灯焰短”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?
- A. 暖和
- B. 孤独
- C. 喜悦
-
诗的作者是谁?
- A. 李白
- B. 杜甫
- C. 白居易
答案:
- B
- B
- C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
- 王维《鹿柴》
诗词对比:
- 白居易的《宿东林寺》与王维的《鹿柴》都以自然为背景,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和孤独,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。两首诗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,但白居易更强调了孤独感,而王维则更注重宁静的美感。
参考资料:
- 《唐诗三百首》
- 《白居易诗文集》
- 《中国古典诗歌鉴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