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魏屯田知楚州》

时间: 2025-01-08 19:35:09

淮南木叶惊,淮上使君行。

天外高帆出,沙头侯吏迎。

夜渐通废埭,秋月满孤城。

正迟文翁化,从来楚俗轻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魏屯田知楚州
梅尧臣 〔宋代〕

淮南木叶惊,淮上使君行。
天外高帆出,沙头侯吏迎。
夜渐通废埭,秋月满孤城。
正迟文翁化,从来楚俗轻。

白话文翻译:

这首诗描绘了淮南秋天的景象。淮南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,淮上的使君正在巡视。远天的帆船正驶出,沙洲上的官吏迎接。夜晚渐渐降临,废弃的埭堤逐渐显现,孤城在秋月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幽。正是文翁的教化在迟迟到来,而楚地的风俗自古以来就显得轻浮。

注释:

字词注释:

  • 淮南:指淮河以南的地区,地理位置重要。
  • 使君:指地方官员,负责治理一方。
  • 高帆:指远方的船帆,象征远行或交流。
  • 侯吏:指迎接的官吏。
  • 通废埭:夜色渐浓,废弃的堤坝显露出来。
  • 文翁:指文翁,即文人、教育家,象征文化的传播。
  • 楚俗轻:指楚地风俗轻薄,强调文化的缺失。

典故解析:
文翁化:指汉代的文翁以教育和文化提升地方风俗的事迹,象征着教育的力量与文化的传承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
梅尧臣(1002年-1060年),字子晦,号香溪,宋代著名诗人。他的诗以清新自然、情感真挚著称,尤其擅长描写山水、田园风光。

创作背景:
这首诗创作于宋代,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的时期,诗人可能是在反映地方治理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,表达对楚地风俗的思考。

诗歌鉴赏:

梅尧臣的《魏屯田知楚州》通过描绘自然景物,传达了对地方风俗和文化教育的深刻思考。首联“淮南木叶惊,淮上使君行”以生动的秋景引入,展现了淮南的自然景色。木叶在秋风中飘落,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。接着“天外高帆出,沙头侯吏迎”描绘了人们的活动,表现出一种生机与期待。诗中通过夜色的渗透与月光的照耀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。

后两句“正迟文翁化,从来楚俗轻”则转向对文化与风俗的反思,表达了对文人教化的期待与对楚地风俗的失望。文翁的教化虽然迟到,但依然寄托了诗人对提升地方文化的希望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,展现了诗人与自然、社会之间的关系,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的思考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1. 淮南木叶惊:秋风起,淮南的树叶随风飘落,暗示着季节的变化。
  2. 淮上使君行:地方官员巡视,显示出治理的关心。
  3. 天外高帆出:远方的帆船象征着交流与远行,展现出对外交通的开放。
  4. 沙头侯吏迎:迎接来访者,体现地方官吏的热情。
  5. 夜渐通废埭:夜色降临,废弃的堤坝显现,隐含历史的沉淀。
  6. 秋月满孤城:孤立的城市在月光下显得孤寂,营造出一种哀愁的气氛。
  7. 正迟文翁化:教育与文化的传播迟到,表达了对知识传播的渴望。
  8. 从来楚俗轻:楚地的风俗轻浮,反映了对地方文化的不满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对仗:如“淮南木叶惊,淮上使君行”,对仗工整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  • 意象:如“秋月”、“孤城”等意象,富有象征意义,传达出孤独与思考。

主题思想:
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文化教育的重视,反映了诗人对地方风俗的思考与期望。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:

  • 木叶: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。
  • 高帆:代表着远方的探索与希望。
  • 秋月:象征着宁静与孤独,传达出一种思乡之情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“淮南木叶惊”中“木叶”指的是什么季节的变化?
    A. 春天
    B. 夏天
    C. 秋天
    D. 冬天

  2. 文翁化是指什么?
    A. 政治治理
    B. 文化教育
    C. 经济发展
    D. 军事强盛

  3. 诗中提到的“楚俗轻”是什么意思?
    A. 风俗繁重
    B. 风俗轻浮
    C. 风俗优雅
    D. 风俗古老

答案:

  1. C
  2. B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杜甫的《春望》:同样通过自然景物反映社会状况。
  • 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:描绘自然与人文的交融。

诗词对比:
梅尧臣的《魏屯田知楚州》与杜甫的《春望》在主题上都关注了社会与自然,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地方风俗的反思,而杜甫则着重于国家的现状与个人的忧虑。

参考资料:

  • 《宋诗三百首》
  • 《中国古代诗词鉴赏》
  • 《梅尧臣研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