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奉和子华持国玉汝来饮西轩》
时间: 2025-01-08 19:36:39意思解释
诗词名称: 奉和子华持国玉汝来饮西轩
作者: 梅尧臣 〔宋代〕
类型: 古诗词
原文展示:
我诚官局冷,终日事靡括。
每耽古人书,似与世俗阔。
同道三四人,来过慰饥渴。
迭相陈语言,曾未厌刀呾。
自中将过晡,留饭具麄粝。
薄酒继以斟,不觉寒日没。
愚妻方罢沐,供饭愧仓卒。
冻婢昧煎和,亲调首忘佛。
每食各惊顾,谁谓不黔突。
倦仆暖吾薪,饥马饱吾秣。
马无归嘶声,仆有颜色活。
安稳不知疲,明釭仍为拨。
醉言实无次,曾未穷本末。
诸君竞相先,出口论莫夺。
复云天地间,此能有几达。
我闻颜汗下,恐後谤难遏。
其间常有言,但未见疵齾。
终当轻有若,悔目已屡左目右必。
信哉群玉林,岂得依朽卉。
吾心为之然,收舌如断割。
寄音谢豪俊,兹蕴只圭撮。
白话文翻译:
我在这个官场上感到冷清,整天忙于一些琐事。
每当我沉迷于古人的书籍时,觉得与世俗的喧嚣隔绝。
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前来,慰藉我饥渴的心灵。
我们轮流交流思想,从未厌倦过彼此的讨论。
当太阳快要落山时,留饭的食物简单粗糙。
薄酒接连斟满,不觉天色已晚。
我的妻子刚刚洗完头,匆忙地准备饭菜,心中有些歉疚。
冷得发抖的女仆在一旁忙碌,调理食物时甚至忘记了佛事。
每次用餐时,大家都互相惊诧,谁说我们不贫穷呢?
累了的仆人靠近我的火炉取暖,饥饿的马儿得到了饲料。
马儿没有归来时的嘶鸣,仆人却露出了活力。
安稳的生活让我不知疲倦,明亮的灯光依然为我拨动。
喝醉了的话语实在没有次序,曾未穷尽事物的本末。
众人争先恐后,出口成章,互不相让。
再说天地之间,能有几人达到这样的境界。
我听说颜渊的汗水流下,恐怕之后的谤言难以阻挡。
其中常有言辞,但从未见过疵瑕。
最终必然是轻如鸿毛,悔恨的目光已多次左右摇摆。
信啊,群玉的林荫,岂能依赖朽败的花草。
我的心为此而感动,收起舌头如同断裂一般。
寄音致谢于豪杰,今天的聚会只是小小的一撮。
注释:
- 靡括:形容琐碎的事务。
- 刀呾:指的是刀枪相见的争论,喻言辞激烈。
- 麄粝:粗糙的食物。
- 昧煎和:女仆在煎炒时不知火候。
- 黔突:这里指的是贫穷。
- 群玉林:形容优秀朋友或志同道合的人群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 梅尧臣(1002年-1060年),字子华,号山阴,宋代诗人,擅长五言诗,作品常体现出对古代文化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感悟。
创作背景: 这首诗写作于梅尧臣在官场上的冷清日子,表达了在生活琐事中与友人聚会的乐趣与对古书的痴迷。
诗歌鉴赏:
这首诗以平淡的文字描绘了梅尧臣在官场冷清生活中的一段小聚,展现了他对友谊和文化交流的珍视。诗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,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。诗人以“寒日没”和“愚妻方罢沐”展示了生活的不易与温情,强调了在困境中珍惜友情的重要性。整体来看,诗歌意象丰富,情感真挚,既有对生活的感慨,也有对友人的深切思念,展现了梅尧臣作为一位诗人的智慧与深邃的内心。
诗词解析:
-
逐句解析:
- 诗的开头描绘了官场生活的冷清和琐碎,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。
- 随后,通过与友人共饮,体现了人际交流的温暖。
- 诗中描写的饭菜、酒等,虽简单却充满人情味,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。
- 诗的结尾则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哲思,虽然生活贫乏,但诗人仍然坚持追求精神的富足。
-
修辞手法:
- 对仗:如“马无归嘶声,仆有颜色活”,形成鲜明对比。
- 比喻:如“收舌如断割”,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挣扎。
-
主题思想: 诗歌表达了在冷清的官场生活中,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友谊的珍贵,揭示了追求精神生活的重要性。
意象分析:
- 官场冷清:象征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失落。
- 友人聚会:体现人际关系的温暖,反映出人对情感的渴求。
- 食物与酒:象征生活的简单与真实,传达出对生活细节的珍视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诗中提到的“愚妻”是指谁?
- A. 诗人的妻子
- B. 诗人的朋友
- C. 诗人的仆人
-
诗歌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?
- A. 对官场的讽刺
- B. 友情与生活的珍贵
- C. 对古书的追求
答案:
- A
- B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陶渊明《饮酒》
-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诗词对比:
- 梅尧臣的《奉和子华持国玉汝来饮西轩》与陶渊明的《饮酒》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,但梅尧臣更注重于现实生活的细腻描绘,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理想生活的向往。
参考资料:
- 《宋代诗词选》
- 《梅尧臣文集》
- 《古诗词鉴赏指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