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巩县陪祭献懿二后回孝义桥道中作》

时间: 2025-01-01 18:49:00

落日汉陵道,初寒惨暮飙。

遥看山口火,暗渡洛川桥。

不见新园树,空闻引葬箫。

林◇栖已定,犹此倦征镳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

落日汉陵道,初寒惨暮飙。
遥看山口火,暗渡洛川桥。
不见新园树,空闻引葬箫。
林栖已定,犹此倦征镳。

白话文翻译

诗的意思是:在夕阳西下的汉陵大道上,初冬的寒风凛冽而悲凉。远远望去,山口有火光闪烁,我暗自渡过了洛川桥。看不见新园中茂盛的树木,只听到空寂中传来引导葬礼的箫声。即使在林中栖息已经安定下来,心中仍感到疲惫不堪,像是长途征战一般。

注释

  • 汉陵道:指通往汉朝皇陵的道路,象征着历史和沧桑。
  • 惨暮飙:惨淡的暮色和凛冽的寒风,表现出一种孤寂与凄凉的氛围。
  • 山口火:指远处的火光,象征生命的希望与温暖。
  • 洛川桥:洛河上的桥,暗示着过往与别离。
  • 新园树:象征着生机与新生,但此刻却看不见。
  • 引葬箫:葬礼上吹奏的箫声,传达出哀伤与惆怅。
  • 林栖:在树木中栖息,表示归隐的状态。
  • 倦征镳:疲惫的旅途,暗示离别后的疲乏与思绪的游离。

诗词背景

作者介绍

欧阳修(1007年-1072年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六一居士,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、历史学家和政治家。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,提倡写作要简洁明了,注重文章的内容和思想。

创作背景

这首诗作于作者陪祭献懿二后的途中,表达了对故人的哀悼以及对人生短暂、旅途艰辛的感悟。诗中描绘了秋冬交替时节的景象,反映了作者的孤独与思考。

诗歌鉴赏

这首诗的情感深邃,借助自然景物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。开头的“落日汉陵道”便设定了悲凉的基调,夕阳的光辉与汉陵的历史感相结合,既有对历史的追溯,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叹。随着“初寒惨暮飙”的描写,诗中寒风的凛冽与孤独的氛围愈加明显,让人感受到一种萧瑟的气息。

“遥看山口火,暗渡洛川桥”则通过远望与暗渡的对比,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。一方面渴望温暖的光明,另一方面却在孤独的旅途中默默前行。接下来“不见新园树,空闻引葬箫”则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奈,已无生机的树木与凄凉的葬礼箫声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,进一步增强了诗的哀伤氛围。

最后一句“林栖已定,犹此倦征镳”则让人感受到诗人虽然身处安静的环境中,但内心的疲惫与对往事的回忆让他难以平静。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,更是对人生、历史和情感的深刻反思,展现了欧阳修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哲思。

诗词解析

逐句解析

  • 落日汉陵道: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场景,汉陵道具有历史感,暗示了离去与别离。
  • 初寒惨暮飙:初冬的寒风与暮色交织,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气氛。
  • 遥看山口火:远方的火光象征着温暖和希望,形成了一种对比。
  • 暗渡洛川桥:暗示着内心的隐秘与不安,渡过桥梁代表着跨越与挣扎。
  • 不见新园树:新生的象征却不再显现,表现出一种失落感。
  • 空闻引葬箫:葬礼的箫声传达出哀悼,显示出生命的脆弱。
  • 林栖已定:尽管身处安宁的环境,心中却依然感到不安。
  • 犹此倦征镳:长途跋涉的疲劳感,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。

修辞手法

  • 比喻:将“暗渡洛川桥”比喻为人生的过渡,象征着人生中的各种选择与经历。
  • 对仗:诗句的对仗工整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。
  • 象征:火光象征希望,而葬箫则象征生命的终结,形成强烈的对比。

主题思想

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,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。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,反映出自身的孤独与无奈,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。

意象分析

意象词汇

  • 落日: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。
  • 汉陵道:历史的象征,承载着过去的记忆。
  • 寒风:孤独与凄凉的象征,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。
  • 山口火:希望与温暖的象征,形成对比。
  • 引葬箫:生命消逝的象征,表现出哀伤与思考。

互动学习

诗词测试

  1. 诗中“落日汉陵道”描绘的是哪个阶段的景象?

    • A. 清晨
    • B. 中午
    • C. 黄昏
    • D. 深夜
    • 答案:C
  2. “不见新园树”中“新园树”象征着什么?

    • A. 生命的希望
    • B. 过去的回忆
    • C. 未来的憧憬
    • D. 旅行的疲惫
    • 答案:A
  3. 诗中提到的“引葬箫”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?

    • A. 喜悦
    • B. 哀伤
    • C. 怀念
    • D. 疲惫
    • 答案:B

诗词比较与延伸

相关作品推荐

  • 杜甫《登高》
  • 李白《静夜思》
  • 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
诗词对比

  • 杜甫《登高》: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,但其视角更为广阔,展现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。
  • 李白《静夜思》:聚焦于个人思乡的情感,情感细腻而直接。

参考资料

推荐书目:

  • 《中国古代文学史》
  • 《宋诗三百首》
  • 《诗经与楚辞》

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意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