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夏侯彦济武陟尉》

时间: 2025-01-04 07:49:03

风烟地接怀,井邑富田垓。

河近闻冰坼,山高见雨来。

官闲同小隐,酒美足衔杯。

好去东篱菊,迎霜正欲开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夏侯彦济武陟尉
风烟地接怀,井邑富田垓。
河近闻冰坼,山高见雨来。
官闲同小隐,酒美足衔杯。
好去东篱菊,迎霜正欲开。

白话文翻译:

在风烟弥漫的地方,心中充满了思绪;
井边的村庄,有着富饶的田地。
河水近旁,能听到冰块破裂的声音,
山高的地方,可以看见雨水即将降临。
官职闲适,仿佛融入了隐者的生活,
酒香四溢,足以让人一饮而尽。
不如去东边的菊花园,
迎接即将到来的霜冻,正是菊花绽放的时节。

注释:

  • 风烟:指烟雾缭绕的风景,表达一种朦胧的感觉。
  • 井邑:指乡村,特别是有井的地方,象征富饶。
  • 冰坼:冰块破裂,象征寒冷的天气。
  • 小隐:隐士,指与世无争的人。
  • 东篱菊:东边的篱笆旁的菊花,指王维的诗句“采菊东篱下”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

欧阳修(1007年-1072年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六一居士,北宋著名的文学家、政治家、历史学家。他在诗歌、散文、古文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,尤其以散文和诗词闻名。欧阳修提倡“文以载道”,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功能。

创作背景:

本诗写于作者任职武陟尉期间,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。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隐逸生活,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。

诗歌鉴赏:

《夏侯彦济武陟尉》展现了欧阳修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全诗语言清新,意象生动,表现了诗人心中对乡村田园的热切向往。开篇的“风烟地接怀”描绘出一种恬静而又略显迷惘的氛围,仿佛让人感受到思绪随着风烟飘荡。

接下来的描写将视角转向自然,展现了“井邑富田垓”的丰盈与富饶,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。诗中提到的“河近闻冰坼”,既有自然景象的描写,也预示着季节的变迁,给人一种清新与寒冷交织的感觉。紧接着,诗人则通过“官闲同小隐”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淡然,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宁静与洒脱。

最后两句“好去东篱菊,迎霜正欲开”更是点明了诗人的隐逸情怀,选择去东边的菊花园,期待着霜降时节菊花的开放,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,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、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1. 风烟地接怀:描绘出一幅朦胧的自然图景,风烟弥漫,令人心中牵挂。
  2. 井邑富田垓:描绘乡村的富饶,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
  3. 河近闻冰坼:声音描写,增强了诗的现场感,突出季节的变更。
  4. 山高见雨来:高山能见到即将来临的雨,象征变化与希望。
  5. 官闲同小隐:表明诗人对官场的超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  6. 酒美足衔杯:酒的美味与丰盈,增强了生活的乐趣。
  7. 好去东篱菊:直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追求。
  8. 迎霜正欲开:体现了对菊花盛开及生命轮回的期待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比喻: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比喻内心情感。
  • 对仗:如“官闲同小隐,酒美足衔杯”,在结构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  • 拟人:自然现象如“冰坼”被赋予了动作,增强了生动性。

主题思想:

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、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。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平和,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。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:

  • 风烟:象征思绪与情感的纷扰。
  • 井邑:代表富饶的乡村生活。
  • :象征自然与生命的流动。
  • :象征坚韧与清雅,菊花在霜降时节的绽放更是坚强的象征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有哪些? A. 冰河
    B. 霜雪
    C. 野火
    D. 山雨

  2. “好去东篱菊”的意图是什么? A. 休闲
    B. 隐逸
    C. 旅行
    D. 农耕

  3.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? A. 渴望
    B. 超脱
    C. 忍耐
    D. 参与

答案:

  1. A, B
  2. B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王维《采菊东篱下》
  •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诗词对比:

与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相比,欧阳修的《夏侯彦济武陟尉》更多地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超脱,而王维则更注重于自然的美与隐逸的生活。两者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,但侧重点有所不同。

参考资料:

  • 《欧阳修诗文集》
  • 《宋代文学史》
  • 《古诗词鉴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