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折花》

时间: 2025-01-01 11:30:31

指似青童折海棠,繁枝仍要艳花房。

痴眉騃眼生疏手,颤脱花房闷一场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

折花
作者:杨万里
指似青童折海棠,
繁枝仍要艳花房。
痴眉騃眼生疏手,
颤脱花房闷一场。

白话文翻译

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像青少年一样去折取海棠花,尽管枝头上依然开满了美丽的花朵。可惜的是,他的眉头皱着,眼神呆滞,手法生疏,花瓣在他手中颤抖,仿佛一场闷闷不乐的表演。

注释

字词注释

  • 青童:形容年轻人,指年轻的男孩。
  • 海棠:一种花,象征美丽与柔情。
  • 繁枝:指树木上繁茂的枝条。
  • 艳花房:指盛开的花朵。
  • 痴眉:形容愁苦的眉头,表示心情沉重。
  • 騃眼:呆滞的眼神。
  • 生疏手:不熟练的手法。
  • 颤脱:形容花瓣在手中颤抖。
  • 闷一场:形容心情沉闷。

典故解析: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,但通过海棠花的描写,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以及对生活中的困顿与无奈。

诗词背景

作者介绍: 杨万里(1127年-1206年)是南宋著名的诗人、散文家。他的诗风清新自然,工于描写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,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,表达细腻的情感。

创作背景: 此诗创作于宋代,正值南宋时期,社会经济逐渐繁荣,诗人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。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,同时折射出诗人内心的苦闷。

诗歌鉴赏

《折花》是一首通过描写花与人的关系来表达情感的诗。诗中开头用“指似青童折海棠”,以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个年轻人对花的热爱,表现出他对生命美好的追求。然而,随着诗歌的深入,情感却渐渐转向一种无奈与迷茫。通过对“痴眉騃眼”的描写,诗人揭示了人内心的复杂感受,既有对美丽事物的渴求,又伴随着现实的压迫与苦闷。

全诗的结构紧凑,前后呼应,开头的“折海棠”与结尾的“闷一场”形成鲜明对比,既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,也流露出对无法掌握美好的无奈。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海棠花的赞美,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领悟与反思。

诗词解析

逐句解析

  • 指似青童折海棠:年轻人的手指像青少年一样灵活,去折取海棠花,展现了对花的渴望。
  • 繁枝仍要艳花房:尽管枝头上依然开满艳丽的花朵,暗示着人生的美好与丰盈。
  • 痴眉騃眼生疏手:描写了年轻人因心情沉重而皱眉、呆滞的眼神,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惑。
  • 颤脱花房闷一场:花瓣在他手中颤抖,象征着他内心的不安与烦闷。

修辞手法

  • 比喻:将年轻人与海棠花的关系比作一种追求,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。
  • 拟人:花瓣的颤抖赋予了花以情感,使得整首诗更具生命力。
  • 对仗:诗中“痴眉騃眼”与“生疏手”形成对仗,增强了诗的节奏感。

主题思想: 整首诗通过海棠花的折取,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,同时也反映出生活中的无奈与困惑,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。

意象分析

意象词汇

  • 海棠:象征美丽与柔情,代表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。
  • 青童:象征青春与活力,反映出人生的希望与朝气。
  • 痴眉騃眼:象征内心的苦闷与无奈,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。

互动学习

诗词测试

  1. 诗中“青童”指的是: A. 年轻人
    B. 老年人
    C. 动物
    D. 植物

  2. “繁枝仍要艳花房”中的“艳花房”指的是: A. 颜色鲜艳的房子
    B. 盛开的花朵
    C. 花店
    D. 花园

  3. 诗中的“痴眉騃眼”表现了怎样的情感? A. 快乐
    B. 无奈与困惑
    C. 兴奋
    D. 自信

答案

  1. A
  2. B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

相关作品推荐

  • 《静夜思》李白:对月思乡,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
  • 《春望》杜甫:借春景描绘国家的困境与个人的痛苦。

诗词对比

  • 杨万里的《折花》与李白的《静夜思》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,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生活困惑的深思,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思乡之情。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情感,展现了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。

参考资料

推荐书目

  • 《杨万里诗集》
  • 《宋代诗词概论》
  • 《古诗词赏析与鉴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