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江头寄致远二首》

时间: 2025-01-04 09:29:14

箕斗光移析木津,踏霜扶醉不惊尘。

夜寒应是梅花觉,半斂愁容婉侍春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江头寄致远二首
作者:洪咨夔 〔宋代〕

箕斗光移析木津,
踏霜扶醉不惊尘。
夜寒应是梅花觉,
半斂愁容婉侍春。


白话文翻译:
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的情景。诗中提到,月光如同箕斗般在木津江面上轻轻移动,脚踏着霜,醉意朦胧却不受尘世的打扰。夜晚寒冷,想必梅花在此时觉醒,面容略显愁苦,却又温柔地迎接春天的到来。


注释:

字词注释:

  • 箕斗:古代一种天文仪器,形状像箕形,用以测量天体位置,这里用作比喻,形容月光的变化。
  • 析木津:析木津是地名,指江边的一个地方。
  • 踏霜:指在霜冻的早晨走路,表现出清冷的气息。
  • 婉侍:温柔地侍候,形容梅花的姿态。

典故解析:

梅花在寒冬中盛开,是坚韧与清高的象征,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。此处的“梅花”不仅仅代表一种花,更象征着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
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

洪咨夔,字子仪,号松隐,南宋时期的诗人,以其清新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。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,风格清新脱俗。

创作背景:

《江头寄致远二首》是洪咨夔在江边所作,表达了他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。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,抒发了作者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感悟。


诗歌鉴赏:

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色,月光的流动,霜冷的早晨,构成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画面。诗人通过“箕斗光移”的意象,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境界,展示了自然的神秘和诗人内心的迷离。踏着霜,醉意朦胧,诗人似乎在探索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,享受自然带来的恬静。

“夜寒应是梅花觉”,此句不仅描绘了寒冷的夜晚,更引发了对梅花的联想。梅花在寒冬中绽放,象征着坚韧的品质。诗人借梅花之觉醒,隐喻着生活中的希望与美好。最后一句“半斂愁容婉侍春”,将愁苦与期待结合,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。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,却又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,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。
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1. 箕斗光移析木津:月光如同箕斗般在江面上流动,描绘出宁静的夜景。
  2. 踏霜扶醉不惊尘:在霜冻的早晨,醉意朦胧,但不受世俗尘嚣的影响。
  3. 夜寒应是梅花觉:寒冷的夜晚,梅花似乎在此时觉醒,暗示着生命的希望。
  4. 半斂愁容婉侍春:梅花的愁苦与温柔,象征着对春天的期盼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比喻:将月光比作箕斗,形象生动。
  • 拟人:梅花被赋予觉醒的能力,强调自然的生命力。
  • 对仗:上下句对仗工整,增强诗的韵律感。

主题思想:

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,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,体现了对远方和春天的期待,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,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。
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:

  1. 箕斗:象征智慧与自然的和谐。
  2. :代表清冷与孤独。
  3. 梅花:象征坚韧与希望。
  4. :代表生机与美好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诗中提到的“箕斗”是用来比喻什么?

    • A. 月光
    • B. 星星
    • C. 风
    • D. 江水
  2. “踏霜扶醉不惊尘”中的“扶醉”意味着什么?

    • A. 醉酒
    • B. 迷醉
    • C. 醉意
    • D. 醉笑
  3. 诗中梅花的觉醒象征着什么?

    • A. 冬天
    • B. 忧愁
    • C. 希望
    • D. 孤独

答案:

  1. A
  2. C
  3. C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《梅花》(王安石)
  • 《春夜喜雨》(杜甫)

诗词对比:

洪咨夔的《江头寄致远二首》和王安石的《梅花》都通过梅花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与坚韧的品质。洪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,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,而王诗则直接赞颂梅花的品格,传达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。


参考资料:

  • 《宋诗选》
  • 《中国古代诗词鉴赏》
  • 《诗词基础知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