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宰邑惭良术,为文愧壮图。
纵饶长委命,争奈渐非夫。
杯酒有时有,乱罹无处无。
金庭在何域,回首一踟蹰。
白话文翻译:
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处的困境和对理想的追求。作为一个地方官,我对自身的治理才能感到羞愧;作为一个文人,我对自己的壮志感到惭愧。即使我愿意听命于命运的安排,但终究还是难以忍受这样的变化。杯酒总有时分,但在这纷乱的世道中,我却无处可逃。金庭(指理想中的美好境界)在何处呢?我不得不回头踟蹰,心中充满了疑惑与迷茫。
注释:
- 宰邑:指治理地方的官员。
- 惭良术:对自己的治理才能感到羞愧。
- 壮图:指宏伟的志向或志业。
- 纵饶:即“虽然”、“即使”之意。
- 长委命:长久地听命于命运。
- 争奈:怎奈,表示无奈之意。
- 金庭:指理想的境界或美好生活。
- 踟蹰:犹豫不决、徘徊不前的样子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
罗隐(生卒年不详),唐代诗人,字文懿,号紫电,晚号白云山人,生于今陕西省。罗隐一生以“诗、文、书、画”四绝著称,尤其以诗名扬。他的诗作常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理想,风格清新脱俗。
创作背景:
《秋晚》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之际,政治腐败、百姓生活艰难,使得很多文人感受到无力与迷茫,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,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。
诗歌鉴赏:
《秋晚》是一首充满愁苦与哲思的诗作,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。开篇“宰邑惭良术”,直接表达了对自身治理能力的不满与羞愧,显示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矛盾。接下来的“为文愧壮图”则反映了他作为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到愧疚。
在“纵饶长委命,争奈渐非夫”中,诗人虽然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,但“渐非夫”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,仿佛命运的改变让他无法再追寻自己的理想。“杯酒有时有,乱罹无处无”则暗示了在繁忙与混乱的生活中,连片刻的宁静都难以得以实现,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绝望愈加凸显。
最后一句“金庭在何域,回首一踟蹰”是全诗的高潮,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迷失形成鲜明对比,表达了他在追寻理想道路上的迷茫与不知所措。整首诗以一种沉重的情绪贯穿始终,令人深思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宰邑惭良术:身为地方官,治理能力令人惭愧。
- 为文愧壮图:身为文人,对理想的追求感到羞愧。
- 纵饶长委命:即使愿意顺应命运的安排。
- 争奈渐非夫:无奈于命运的变化让自己愈加迷茫。
- 杯酒有时有:生活中虽有闲暇饮酒的时刻。
- 乱罹无处无:在喧嚣混乱的环境中,无处逃避。
- 金庭在何域:理想的境界在何处呢?
- 回首一踟蹰:回头思索,心中充满疑惑与不安。
修辞手法:
- 对仗:全诗在结构上对称,形成良好的韵律感。
- 比喻:如“金庭”象征理想、美好生活。
- 反复:通过反复强调无奈与愁苦,增强情感的深度。
主题思想:
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、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。诗人借助秋晚的意象,传递出深沉的忧虑与思考,展现了他那份对自身能力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惘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宰邑:象征责任与压力。
- 良术:象征才能与理想。
- 金庭:象征追求的理想境界。
- 杯酒:象征短暂的放松与逃避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罗隐的《秋晚》属于哪个朝代? A. 宋代
B. 唐代
C. 明代
D. 清代 -
“金庭”在诗中象征什么? A. 财富
B. 理想境界
C. 家庭
D. 官职 -
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无奈? A. 自身才能
B. 政治
C. 家庭责任
D. 情感
答案:
- B
- B
- A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- 李白《将进酒》
诗词对比:
- 《山居秋暝》:同样以秋天为背景,但更多的是对自然美的欣赏,而《秋晚》则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思考。
- 《将进酒》:李白的豪放与罗隐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,前者追求享乐,而后者则反映对理想的追寻与现实的无奈。
参考资料:
- 《唐诗三百首》
- 《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》
- 《罗隐诗文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