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严陵滩》

时间: 2025-01-19 16:40:38

中都九鼎勤英髦,渔钓牛蓑且遁逃。

世祖升遐夫子死,原陵不及钓台高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

严陵滩
作者:罗隐 〔唐代〕

中都九鼎勤英髦,
渔钓牛蓑且遁逃。
世祖升遐夫子死,
原陵不及钓台高。

白话文翻译
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。诗中提到中都(指京都)有九鼎,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和荣耀;而诗人却选择在严陵滩(一个钓鱼的地方)隐居,享受渔钓的闲适生活。诗中提到的“世祖升遐”和“夫子死”,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伟人的逝去,令人感叹原本的伟大如今却没有钓台高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深思。

注释

  • 中都:指古代的都城,象征权力中心。
  • 九鼎:古代用来象征国家的权力和地位,代表着帝王的威严。
  • 英髦:英俊的青年,这里指当时的英才。
  • 渔钓:指渔民垂钓,象征隐逸生活。
  • 牛蓑:牛背上的蓑衣,象征渔者的生活。
  • 遁逃:逃避,隐居的意思。
  • 世祖:指历史上的一位皇帝,这里有隐含的历史变迁。
  • 升遐:指逝世,升天。
  • 夫子:孔子,这里指伟大的思想家。

典故解析

  • 九鼎:古代周朝的九鼎象征着中央政权和国家的根基,历史上有“九鼎之固”之说。
  • 世祖升遐:历史上有多位被称为世祖的皇帝,如元世祖忽必烈。
  • 夫子死:指孔子的去世,强调伟人的逝去与历史的更替。

诗词背景

作者介绍

罗隐(835年-901年),字梦阮,号青丘,唐代诗人。他以五律和古诗著称,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。罗隐在政治上曾经失意,后来选择隐逸,常以渔钓等自然景象寄情于诗。

创作背景

本诗写于唐代中晚期,正值国家动乱、社会不安之时,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生存状态的反思在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。

诗歌鉴赏

《严陵滩》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,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。开篇使用“中都九鼎”勾勒出历史的辉煌,接着用“渔钓牛蓑且遁逃”转为个人的隐逸生活,对比之下,似乎表达了对繁华权势的厌倦。历史上伟人的逝去使得诗人更加反思人生的意义,最后一句“原陵不及钓台高”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:即便是孔子、世祖等伟人都无法超越钓台的闲适,此言一出,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尊重,也是对当下生活的选择。诗人通过这种对比,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,以及对历史的无奈和感慨,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哲理性。

诗词解析

逐句解析

  1. 中都九鼎勤英髦:诗人首先提到中都(都城)与九鼎,暗示国家权力的象征和对英才的重视。
  2. 渔钓牛蓑且遁逃: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,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渔钓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  3. 世祖升遐夫子死:提到历史伟人逝世,表明历史的无常和伟大人物的消逝。
  4. 原陵不及钓台高:最后一句将前面的思考归结,强调自然生活的高尚和宁静。

修辞手法

  • 对比:开头与结尾形成鲜明对比,表达对权力与隐逸的思考。
  • 典故:通过历史人物的提及,提升诗的深度和广度。
  • 象征:九鼎象征权力,钓台象征自由,形成强烈的象征意义。

主题思想

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,对权力中心的厌倦,以及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,体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沉思。

意象分析

意象词汇

  • 九鼎:象征国家的权力与伟大。
  • 渔钓:代表自由、隐逸的生活。
  • 牛蓑:体现渔者的生活状态,简单而真实。
  • 原陵:指代历史的伟人,象征过去的辉煌。

互动学习

诗词测试

  1. 诗中提到的“九鼎”象征什么?

    • A. 自然
    • B. 权力
    • C. 个人情感
    • D. 生活状态
  2. 诗人对“世祖”和“夫子”的提及表达了什么情感?

    • A. 崇拜
    • B. 悲伤
    • C. 反思
    • D. 喜悦
  3.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?

    • A. 对历史的赞美
    • B.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
    • C. 对权力的追求
    • D. 对自然的厌倦

答案

  1. B
  2. C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

相关作品推荐

  • 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
  •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  • 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
诗词对比

  • 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:同样表达对历史和亲人的思考,但更为个人化,情感更加细腻。
  •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:同样描绘自然,但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情感较为温和。

参考资料

  • 《唐诗三百首》
  • 《唐代诗人传》
  • 《诗词鉴赏指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