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华发》

时间: 2025-01-14 01:32:16

旧国迢迢远,清秋种种新。

已衰曾轸虑,初见忽沾巾。

日薄梳兼懒,根危镊恐频。

青铜不自见,只拟老他人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伤华发
作者: 罗隐 〔唐代〕

旧国迢迢远,清秋种种新。
已衰曾轸虑,初见忽沾巾。
日薄梳兼懒,根危镊恐频。
青铜不自见,只拟老他人。

白话文翻译:

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诗中写道,故国虽然遥远,但在这个清秋时节,心中却依然涌动着新的情感。已经衰老的我,曾经忧虑的事情,现在回首时却不禁潸然泪下。日头渐低,梳理头发时也显得懒散,根本不敢用镊子来修整,因为担心自己频繁的动作会使得头发更加脆弱。看着自己衰老的模样,深感自己不再是年轻的青铜,而是即将老去的他人。

注释:

  • 旧国:指故国,表示对故乡的思念。
  • 迢迢:形容路途遥远。
  • :衰老,形容年纪渐长。
  • 曾轸虑:曾经忧虑。
  • 沾巾:泪水沾湿了手帕。
  • 日薄:太阳将落,形容时光流逝。
  • :用于夹东西的工具,这里比喻修整头发。
  • 青铜:比喻年轻时的状态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

罗隐,字梦阮,号紫岩,唐代著名诗人,生于公元835年,卒于公元901年。他以诗歌见长,尤其擅长五言绝句。罗隐的诗多表现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感慨,风格独特,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。

创作背景

《伤华发》创作于唐代,正值诗人经历人生的沧桑与衰老,结合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,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作。

诗歌鉴赏:

《伤华发》通过对个人衰老的感慨,映射出对故国情怀的深刻思考。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秋天的清冷、日薄西山的意象,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。诗人在写到“旧国迢迢远”时,首先引入了对故乡的怀念,随之而来的是对自己已逝青春的痛惜。秋天作为诗人的情绪背景,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凋零,使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愈加显现。

在描写个人情感时,诗人用“已衰曾轸虑”来表达对过去的无奈与惋惜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曾经的忧虑已变得模糊不清,但对生命流逝的焦虑却愈加明显。最后一句“只拟老他人”则点明了诗的主题,诗人不仅感叹自己老去,更是对于人类共同的命运的一种深刻思考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

  1. 旧国迢迢远:遥远的故国,表达对故乡的思念。
  2. 清秋种种新:在清秋这个季节,新的事物不断涌现,暗示即使在衰老中也有生机。
  3. 已衰曾轸虑:已经衰老的自己,曾经的忧虑不再。
  4. 初见忽沾巾:第一次回想起往事,眼泪不由自主地湿润了手帕。
  5. 日薄梳兼懒:太阳渐渐落下,自己懒得梳理头发。
  6. 根危镊恐频:头发根部脆弱,使用镊子修整时心生恐惧。
  7. 青铜不自见:不再是年轻的模样,已变得苍老。
  8. 只拟老他人:只想象自己如同那些老去的人,感叹时间的流逝。

修辞手法

  1. 比喻:将青铜比作年轻,象征着活力与生命的状态。
  2. 对仗: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,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。
  3. 拟人:通过“日薄”给日头赋予人性化的特征,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力度。

主题思想

整首诗通过对衰老的感慨,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故国的思念,揭示了人生的脆弱与无常。诗人在悲伤中也体现出一种哲思,提醒人们珍惜当下。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

  1. 旧国:象征着归属感和思念之情。
  2. 清秋:代表着生命的终结和凋零。
  3. 日薄:比喻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。
  4. 青铜:象征着年轻与活力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

  1. 选择题: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故国的思念?

    • A. 秋天
    • B. 日落
    • C. 青铜
    • D. 头发
  2. 填空题:诗中“已衰曾轸虑”意指__

  3. 判断题: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故国的热爱。 (对/错)

答案:

  1. A
  2. 个人已经衰老,曾经的忧虑已不再。
  3. 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