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
送邵不疑谪邵武
作者:梅尧臣
不嗟迁谪远,所惜去非迟。
国法何尝重,君恩亦已慈。
飞鸿因雨急,寒叶未霜危。
江上多新酿,肯帘亚竹篱。
白话文翻译
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邵不疑被贬谪到邵武的惜别之情。诗中提到,虽然迁谪远离,但不必为此叹息,真正让人惋惜的是离别的时机太快。国家的法律从来没有那么严厉,而君主的恩惠也依旧温厚。飞鸿因为急于赶路而遭遇了雨,寒冷的叶子还未遭霜冻就已经面临危险。江边的酒新酿成了,是否能够在竹篱下共饮呢?
注释
- 迁谪:被贬谪,贬职流放。
- 所惜:所惋惜。
- 国法:国家的法律,指贬谪的理由。
- 君恩:君主的恩惠。
- 飞鸿:指大雁,常用于比喻远行的朋友。
- 寒叶:秋冬季节的树叶,隐喻生命的脆弱。
- 新酿:新酿的酒,象征着美好的希望。
典故解析
“飞鸿因雨急”中的“飞鸿”常用来比喻远行或思念的朋友,这里暗示了朋友因环境变化而急于离去的情感。诗中无不体现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。
诗词背景
作者介绍
梅尧臣(1002年-1060年),字千亩,号白华,宋代诗人,与王安石、欧阳修齐名,主张诗应反映现实生活,重视用词的准确和意境的深远。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梅尧臣的朋友邵不疑被贬之时,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宽慰,也体现了当时政治环境对文人的影响。
诗歌鉴赏
《送邵不疑谪邵武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,透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祝福。全诗结构紧凑,意境深远。开头两句“不嗟迁谪远,所惜去非迟”,直接点出离别的主题,虽然身处逆境,但诗人并不以此为悲。接下来的“国法何尝重,君恩亦已慈”,则是对邵不疑遭贬的宽慰,强调国家法律的不可避免与君主恩惠的珍贵,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无私的理解与支持。
第三联“飞鸿因雨急,寒叶未霜危”通过自然景象传达离别的紧迫感,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。最后两句“江上多新酿,肯帘亚竹篱”则是对未来的期许,期待在乡村的竹篱边能够再次相聚,分享美酒,展现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整首诗情感真挚,意象丰富,既有对友人的思念,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,体现了梅尧臣细腻的情感与深厚的友谊。
诗词解析
逐句解析
- 不嗟迁谪远: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被贬的宽慰,认为不必为此而感到悲伤。
- 所惜去非迟:强调最令人惋惜的不是离别的地点,而是时间的匆促。
- 国法何尝重:指出国家的法律虽严,但也不应过于执着于此。
- 君恩亦已慈:赞美君主的恩惠,暗示在贬谪中仍有温暖存在。
- 飞鸿因雨急:比喻朋友因环境变化而急于离去。
- 寒叶未霜危:描绘了自然景象,暗示生命的脆弱。
- 江上多新酿: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。
- 肯帘亚竹篱:使用竹篱作为意象,营造了一种温馨的聚会氛围。
修辞手法
- 对仗:如“国法何尝重,君恩亦已慈”对仗工整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- 比喻:如“飞鸿”比喻远行的朋友,富有情感。
- 意象:自然意象的运用,如寒叶、飞鸿,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。
主题思想
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,反映了生活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,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意象分析
意象词汇
- 飞鸿:象征远行,寄托思念之情。
- 寒叶:生命的脆弱,暗示离别的忧伤。
- 新酿:美好的希望,象征友谊与聚会的期待。
- 竹篱:田园风光,营造温馨的聚会氛围。
互动学习
诗词测试
-
诗中提到的“迁谪”是什么意思?
- A. 受到重用
- B. 被贬谪
- C. 归隐山林
答案:B
-
诗人对朋友的态度是?
- A. 悲伤
- B. 宽慰
- C. 怨恨
答案:B
-
“飞鸿因雨急”中的“飞鸿”代表什么?
- A. 离别
- B. 远行的朋友
- C. 自然景象
答案:B
诗词比较与延伸
相关作品推荐
- 《送友人》 李白
- 《早发白帝城》 王之涣
诗词对比
- 李白的《送友人》表达了豪放的情感,而梅尧臣的《送邵不疑谪邵武》则更显细腻与深情。
- 王之涣的《早发白帝城》描绘了自然的壮丽,而梅尧臣则更多地关注于人际关系与情感的交流。
参考资料
- 《宋诗选》:提供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。
- 《古诗十九首》:了解古诗的风格与情感表达。
- 《梅尧臣诗集》:深入研究梅尧臣的诗歌创作与生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