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高岩日照云常起,
吹作兰花透纹绮。
横为步障看未收,
山雨一来风满耳。
白话文翻译:
高耸的岩石在阳光下,云彩时常升起,
微风吹拂,仿佛兰花的香气透出纹理的美丽。
山道横亘在眼前,似乎还没有收拾整齐,
但一场山雨来临,风声在耳边萦绕。
注释:
- 高岩:高大的岩石,形容山峰的雄伟。
- 日照:阳光照射。
- 云常起:云层时常升起,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。
- 兰花:此处形容风中带来的清香,暗指自然的美好。
- 步障:行走的障碍,指山路的曲折。
- 山雨:山中的雨,通常来得急促而猛烈。
- 风满耳:耳边充满了风声,感受到自然的气息。
典故解析:
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,但“兰花”常常在古诗中象征着高洁、高雅的品格,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理想的追求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梅尧臣(1002年-1060年),字圣俞,号竹溪,宋代著名诗人,文学家,擅长诗歌和词曲。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,常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。
创作背景:本诗写于梅尧臣游览国山时,借景抒情,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
诗歌鉴赏:
梅尧臣的这首《紫云岩》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高山的自然景观,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悟。诗首句“高岩日照云常起”以明亮的阳光和升起的云彩构建出一种清新、明快的氛围,表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命的活力。接下来的“吹作兰花透纹绮”则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,兰花的清香与山风相伴,体现出诗人对美的追求与享受。
“横为步障看未收”一句,描绘了行人在山路上的艰辛和自然的不可捉摸,暗示着人们在面对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化时,常常感到无力和渺小。而最后一句“山雨一来风满耳”,则把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,突显了山雨来临时的猛烈和自然力量的震撼,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。
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,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,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非凡的艺术才华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高岩日照云常起:描绘了高山在阳光照耀下,时常冒起的云雾,展示了山的巍峨和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。
- 吹作兰花透纹绮:将微风与兰花的香气相结合,传达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。
- 横为步障看未收:描写了山路的曲折与险峻,暗示了行路的艰难与挑战。
- 山雨一来风满耳:通过描写突如其来的山雨,表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无常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。
修辞手法:
- 比喻:将微风比作兰花的香气,增强了自然景色的细腻感。
- 对仗:整首诗的结构工整,句式对仗,使得诗歌韵律感强烈,读来流畅。
主题思想:诗歌通过描绘高山的自然景色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敬畏。同时,诗中隐含了人生的哲理,面对自然的壮丽,人应保持谦卑与敬畏之心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高岩:象征着崇高与坚定。
- 兰花:代表了高洁与雅致。
- 山雨:暗示了自然的变幻与力量。
- 风:象征着自由与清新。
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,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本诗的作者是谁? A. 李白
B. 杜甫
C. 梅尧臣
D. 苏轼 -
“高岩日照云常起”中的“高岩”指的是: A. 低山
B. 高大的岩石
C. 海洋
D. 平原 -
“兰花”在诗中象征什么? A. 忍耐
B. 美丽与高洁
C. 争斗
D. 平凡
答案:
- C
- B
- B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《登高》王勃
- 《早发白帝城》李白
诗词对比: 可以将梅尧臣的《紫云岩》与王勃的《登高》进行比较,二者皆描绘了自然景色,但王勃的作品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壮志,而梅尧臣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文情怀的结合。
参考资料:
- 《宋代诗词选》
- 《梅尧臣研究》
- 《中国古代诗歌鉴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