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留题云门山雍熙院》

时间: 2025-01-07 21:47:34

精舍依岩巘,香林结薜萝。

崇台涵夕霭,危阁架春波。

净馔供蒲塞,真诠译贝多。

几时辉昼锦,松下驻鸣珂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留题云门山雍熙院 钱惟演 〔宋代〕 精舍依岩巘,香林结薜萝。 崇台涵夕霭,危阁架春波。 净馔供蒲塞,真诠译贝多。 几时辉昼锦,松下驻鸣珂。

白话文翻译:

在云门山的雍熙院,有一座精致的寺庙依傍在险峻的山岩上,香林中缠绕着薜荔和女萝。高耸的台阁包容着傍晚的雾霭,危险的楼阁架设在春天的水波之上。这里提供清净的饮食供奉给僧侣,真正的教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。何时才能看到白昼的锦绣光辉,在松树下停驻着鸣响的玉珮。

注释:

  • 精舍:指寺庙。
  • 岩巘:险峻的山岩。
  • 香林:指充满香气的树林。
  • 薜萝:薜荔和女萝,两种植物。
  • 崇台:高耸的台阁。
  • 夕霭:傍晚的雾霭。
  • 危阁:危险的楼阁。
  • 春波:春天的水波。
  • 净馔:清净的饮食。
  • 蒲塞:指僧侣。
  • 真诠:真正的教义。
  • 贝多:指贝叶,古代印度用以书写佛经的材料,这里代指佛经。
  • 辉昼锦:比喻白昼的光辉如锦绣般美丽。
  • 松下驻鸣珂:松树下停驻着鸣响的玉珮,比喻高僧或贵客的到来。

诗词背景: 钱惟演是宋代诗人,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,风格清新自然。这首诗描绘了云门山雍熙院的景致,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。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游览云门山时,被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氛围所感染,因而留下了这首诗。

诗歌鉴赏: 这首诗通过对云门山雍熙院的描绘,展现了其幽静而庄严的氛围。诗中“精舍依岩巘,香林结薜萝”描绘了寺庙依山而建,周围环绕着香气四溢的树林,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。“崇台涵夕霭,危阁架春波”则进一步以高耸的台阁和危险的楼阁,描绘了寺庙的雄伟和春天的生机。后两句“净馔供蒲塞,真诠译贝多”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教义的追求。最后两句“几时辉昼锦,松下驻鸣珂”则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对高僧到来的向往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充满了对自然和宗教的敬畏之情。

诗词解析:

  • 首联:通过“精舍依岩巘,香林结薜萝”描绘了寺庙的位置和周围的自然环境,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。
  • 颔联:“崇台涵夕霭,危阁架春波”以对仗的手法,描绘了寺庙的雄伟和春天的生机。
  • 颈联:“净馔供蒲塞,真诠译贝多”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教义的追求。
  • 尾联:“几时辉昼锦,松下驻鸣珂”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对高僧到来的向往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对仗:如“崇台涵夕霭,危阁架春波”中的“崇台”与“危阁”,“涵夕霭”与“架春波”。
  • 比喻:如“几时辉昼锦”中的“辉昼锦”比喻白昼的光辉如锦绣般美丽。

主题思想: 这首诗通过对云门山雍熙院的描绘,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,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对高僧到来的向往。

意象分析:

  • 精舍:寺庙的意象,代表宗教的庄严和神圣。
  • 香林:自然环境的意象,代表清新和宁静。
  • 崇台、危阁:建筑的意象,代表雄伟和危险。
  • 净馔、真诠:宗教文化的意象,代表清净和智慧。
  • 辉昼锦、松下驻鸣珂:美好时光和高僧的意象,代表期待和向往。

互动学习: 诗词测试:

  1. 诗中的“精舍”指的是什么? A. 寺庙 B. 住宅 C. 学校 D. 宫殿
  2. “香林结薜萝”中的“薜萝”指的是什么? A. 两种植物 B. 一种植物 C. 一种动物 D. 一种食物
  3. 诗中的“真诠译贝多”表达了什么? A. 对佛教文化的尊重 B.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C. 对战争的厌恶 D. 对爱情的向往
  4. 诗的最后两句“几时辉昼锦,松下驻鸣珂”寄托了什么? A. 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B. 对战争的厌恶 C. 对爱情的向往 D. 对财富的追求

答案:1. A 2. A 3. A 4. A

诗词比较与延伸: 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: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宁静和自然美景。
  • 杜甫的《望岳》:描绘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。

诗词对比:

  • 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与钱惟演的《留题云门山雍熙院》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和自然美景,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的隐逸情怀,而钱惟演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。

参考资料:

  • 《宋诗选注》
  • 《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》
  • 《钱惟演诗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