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
鲛盘千点怨吞声,蜡炬风高翠箔轻。夜半商陵闻别鹤,酒阑安石对哀筝。银屏欲去连珠迸,金屋初来玉筋横。马上悲歌寄黄鹄,紫台回首暮云平。
白话文翻译
珍珠般的泪水无声地滴落在鲛人的盘中,蜡烛在风中摇曳,翠绿的帘幕轻轻飘动。夜半时分,在商陵听到离别的鹤鸣,酒意阑珊时,对着安石弹奏哀伤的筝曲。银屏即将离去,连珠般的泪水迸发,金屋初见时,玉筋般的泪水横流。马上悲歌寄托给黄鹄,紫台回首,暮云平展。
注释
- 鲛盘:传说中鲛人(海中人鱼)的盘子,用来盛放珍珠般的泪水。
- 蜡炬:蜡烛。
- 翠箔:翠绿的帘幕。
- 商陵:地名,此处指商山,位于今陕西省商洛市。
- 安石:指安石琴,一种古琴。
- 银屏:指屏风或帷幕。
- 连珠:形容泪水连续不断。
- 金屋:华丽的房屋。
- 玉筋:形容泪水。
- 黄鹄:传说中的大鸟,象征着高远的志向。
- 紫台:紫色的高台,象征着高远的地方。
- 暮云平:暮云平静,形容景色宁静。
诗词背景
作者介绍: 钱惟演(约1008-1080),字希圣,号东篱,宋代文学家、政治家。他是北宋初年著名的文学家,尤以诗词著称。钱惟演的诗风清新脱俗,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,表达深邃的情感和哲理。
创作背景: 这首诗《泪二首》是钱惟演在宋代创作的,反映了诗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情感体验。诗中通过对泪水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离别、哀伤的深刻感受,以及对高远志向的向往。
诗歌鉴赏
这首诗以泪水为主题,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,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哀伤的深刻体验。诗中“鲛盘千点怨吞声”一句,以鲛人的泪水比喻诗人的哀愁,形象生动。“夜半商陵闻别鹤”和“酒阑安石对哀筝”两句,通过典故和音乐,增强了诗的哀伤氛围。最后两句“马上悲歌寄黄鹄,紫台回首暮云平”,则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志向的向往和对过往的回顾,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。
诗词解析
逐句解析:
- 鲛盘千点怨吞声:以鲛人的泪水比喻诗人的哀愁,形象生动。
- 蜡炬风高翠箔轻:蜡烛在风中摇曳,翠绿的帘幕轻轻飘动,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。
- 夜半商陵闻别鹤:通过典故,表达了离别的哀伤。
- 酒阑安石对哀筝:酒意阑珊时,对着安石弹奏哀伤的筝曲,增强了诗的哀伤氛围。
- 银屏欲去连珠迸:银屏即将离去,连珠般的泪水迸发,形象地描绘了泪水的连续不断。
- 金屋初来玉筋横:金屋初见时,玉筋般的泪水横流,形容泪水之多。
- 马上悲歌寄黄鹄:马上悲歌寄托给黄鹄,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志向的向往。
- 紫台回首暮云平:紫台回首,暮云平静,形容景色宁静,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回顾。
修辞手法:
- 比喻:如“鲛盘千点怨吞声”中的“鲛盘”比喻泪水。
- 典故:如“夜半商陵闻别鹤”中的“别鹤”典故。
- 对仗:如“银屏欲去连珠迸,金屋初来玉筋横”中的对仗。
主题思想: 这首诗通过对泪水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哀伤的深刻体验,以及对高远志向的向往。诗中丰富的意象和典故,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,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。
意象分析
意象词汇:
- 鲛盘:比喻泪水,形象生动。
- 蜡炬:蜡烛,营造哀伤氛围。
- 翠箔:翠绿的帘幕,轻轻飘动。
- 别鹤:离别的哀伤。
- 哀筝:哀伤的筝曲。
- 连珠:形容泪水连续不断。
- 玉筋:形容泪水之多。
- 黄鹄:象征高远志向。
- 紫台:象征高远的地方。
- 暮云平:形容景色宁静。
互动学习
诗词测试:
-
诗中“鲛盘千点怨吞声”中的“鲛盘”比喻什么? A. 珍珠 B. 泪水 C. 玉石 D. 宝石
-
诗中“夜半商陵闻别鹤”中的“别鹤”典故出自哪里? A. 《诗经》 B. 《楚辞》 C. 《史记》 D. 《左传》
-
诗中“马上悲歌寄黄鹄”中的“黄鹄”象征什么? A. 高远志向 B. 离别 C. 哀伤 D. 平静
答案:
- B. 泪水
- B. 《楚辞》
- A. 高远志向
诗词比较与延伸
相关作品推荐:
- 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: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伤和对过往的回忆。
- 李清照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:通过对景物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和哀伤。
诗词对比:
- 钱惟演《泪二首》与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: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哀伤的深刻体验,但钱惟演的诗更注重意象和典故的运用,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。
参考资料
推荐书目:
- 《宋诗选注》:收录了钱惟演的诗作,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。
- 《宋代文学史》: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,包括钱惟演的生平和创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