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泪二首 钱惟演 〔宋代〕
家在河阳路入秦,楼头相望祇酸辛。 江南满目新亭宴,旗鼓伤心故国春。 仙掌倚天频滴露,方诸待月自涵津。 荆王未辨连城价,肠断南州抱璧人。
白话文翻译:
全诗翻译: 家在河阳,路途通往秦地,楼头相望只感到酸楚和辛酸。 江南满眼都是新亭宴会,旗鼓让人伤心,因为那是故国的春天。 仙掌倚天,频频滴下露水,方诸等待月亮,自然涵养着津液。 荆王未能辨识连城的价值,让人心碎的是南州那位怀抱美玉的人。
注释:
字词注释:
- 河阳:古地名,今河南省孟州市。
- 秦:指秦地,今陕西省一带。
- 新亭宴:指新亭宴会,东晋时期王导等人在新亭(今南京市)举行的一次宴会,感叹故国之思。
- 仙掌:指仙人掌,这里比喻高耸的山峰。
- 方诸:古代传说中的仙人,能预测未来。
- 荆王:指楚怀王,因未能识得和氏璧的价值而闻名。
- 连城价:指和氏璧的价值,连城之璧,价值连城。
典故解析:
- 新亭宴:典出《世说新语》,王导等人在新亭宴会上感叹故国之思,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。
- 荆王未辨连城价:典出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,楚怀王未能识得和氏璧的价值,后被秦国所骗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 钱惟演,字子美,宋代诗人,其诗风清新自然,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。 创作背景: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,通过对故国春光的描写和对荆王未能识得和氏璧的比喻,抒发了深沉的忧国之情。
诗歌鉴赏:
这首诗以家在河阳、路入秦地的景象开篇,通过对楼头相望的酸辛感受,引出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。江南新亭宴会的场景,虽然繁华,却因故国之春而显得伤心。仙掌倚天、方诸待月的意象,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,同时也隐喻着对故国的期待和忧虑。最后,荆王未辨连城价的典故,巧妙地将诗人的忧国之情与对故国的怀念相结合,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和对故国的无尽思念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家在河阳路入秦,楼头相望祇酸辛。
- 诗人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,家在河阳,路途通往秦地,楼头相望只感到酸楚和辛酸。
- 江南满目新亭宴,旗鼓伤心故国春。
- 江南的新亭宴会虽然繁华,但因故国之春而显得伤心,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。
- 仙掌倚天频滴露,方诸待月自涵津。
- 仙掌倚天、方诸待月的意象,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,同时也隐喻着对故国的期待和忧虑。
- 荆王未辨连城价,肠断南州抱璧人。
- 荆王未辨连城价的典故,巧妙地将诗人的忧国之情与对故国的怀念相结合,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和对故国的无尽思念。
修辞手法:
- 比喻:仙掌倚天频滴露,比喻高耸的山峰频频滴下露水。
- 拟人:方诸待月自涵津,拟人化地描述方诸等待月亮,自然涵养着津液。
- 对仗:江南满目新亭宴,旗鼓伤心故国春,对仗工整,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。
主题思想:
-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,通过对故国春光的描写和对荆王未能识得和氏璧的比喻,抒发了深沉的忧国之情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河阳:象征故国。
- 秦:象征远行之地。
- 新亭宴:象征繁华却伤心的场景。
- 仙掌:象征高耸的山峰。
- 方诸:象征神秘的仙人。
- 荆王:象征未能识得价值的君王。
- 连城价:象征珍贵的价值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 诗中“新亭宴”典故出自哪本书? A. 《世说新语》 B. 《史记》 C. 《资治通鉴》 D. 《汉书》
- 诗中“荆王未辨连城价”典故出自哪本书? A. 《世说新语》 B. 《史记》 C. 《资治通鉴》 D. 《汉书》
- 诗中“仙掌倚天频滴露”中的“仙掌”比喻什么? A. 高耸的山峰 B. 仙人 C. 露水 D. 月亮
答案:
- A
- B
- A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王安石《泊船瓜洲》: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。
- 杜甫《春望》: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。
诗词对比:
- 钱惟演的《泪二首》与王安石的《泊船瓜洲》都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,但钱惟演的诗更注重意象的神秘色彩,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。
参考资料:
推荐书目:
- 《宋诗选注》
- 《宋代诗词鉴赏辞典》
- 《钱惟演诗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