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次韵宗伟、温伯》

时间: 2025-01-04 08:05:37

冉冉流光迫岁余,青林日夜向人疏。

雨滋岩桂重堆粟,风折庭蕉又献书。

逋客解兰思婉娩,先生弹铗厌清虚。

一尘不立浑输我,即境心安是故庐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冉冉流光迫岁余,青林日夜向人疏。
雨滋岩桂重堆粟,风折庭蕉又献书。
逋客解兰思婉娩,先生弹铗厌清虚。
一尘不立浑输我,即境心安是故庐。

白话文翻译:

时光渐渐流逝,转眼已经过了一年,青翠的树林日夜向我显得稀疏。
雨水滋润了山岩上的桂花,堆积的谷物又像风折断的蕉叶一样,呈现出一种丰盈。
游子解下兰花,思念着远方的婉约之情,先生弹奏着铗,厌倦了这种清淡的虚无。
我的心境不被外物所动,心安理得,所以这里便是我的归宿。

注释:

  • 冉冉:形容缓慢而轻柔的样子。
  • 流光:指光阴的流逝。
  • 青林:青翠的树林。
  • :稀疏、稀少的样子。
  • 雨滋:雨水滋润。
  • 岩桂:山岩上的桂花。
  • 堆粟:谷物丰盈的样子。
  • 风折庭蕉:风吹断了庭院中的蕉叶。
  • 逋客:流浪的客人。
  • 解兰:解开兰花,意指思念。
  • 弹铗:弹奏乐器。
  • 厌清虚:厌倦这种清淡的虚无境界。
  • 一尘不立:没有一点尘埃存在。
  • 浑输我:完全交给我。
  • 故庐:安稳的居所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

范成大(1126年-1193年),字景仁,号石湖,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、书法家、画家。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,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,风格清新自然,情感真挚。

创作背景:

此诗作于南宋时期,正值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之际,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感悟自然与人生,表达了对世事的淡然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。

诗歌鉴赏:

此诗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,刻画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悟。开篇“冉冉流光迫岁余”便引入时光流逝的主题,透出一种轻柔而又略显忧伤的气息。接着,诗人通过“青林日夜向人疏”描绘出树林渐渐稀疏的景象,暗示着时光带来的变化与无情。雨水滋润的“岩桂”和“庭蕉”则展现了自然的丰饶与生机,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,既有生机勃勃的一面,又透出一种落寞的情愫。

后半部分的“逋客解兰思婉娩”与“先生弹铗厌清虚”则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清淡生活的无奈与厌倦。最后一句“一尘不立浑输我,即境心安是故庐”则是全诗的核心,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归属感,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理思考。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歌颂,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,展现了范成大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1. 冉冉流光迫岁余:时间缓缓流逝,已快一年。
  2. 青林日夜向人疏:青翠的树林逐渐稀少,暗示岁月的流逝。
  3. 雨滋岩桂重堆粟:雨水滋润了桂花,丰盈的谷物象征着自然的馈赠。
  4. 风折庭蕉又献书:风折断了庭院中的蕉叶,似乎在传递某种信息。
  5. 逋客解兰思婉娩:游子思念故乡,情感细腻而深远。
  6. 先生弹铗厌清虚:老师弹奏乐器,厌倦了清淡的虚无生活。
  7. 一尘不立浑输我:心灵不被外物干扰,完全属于自己。
  8. 即境心安是故庐:心境安宁,这里就是我的归宿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比喻:如“雨滋岩桂”比喻自然的滋养。
  • 对仗:如“逋客解兰,先生弹铗”,形成音韵和谐。
  • 拟人:如“风折庭蕉”,赋予自然以人的行为。

主题思想:

整首诗围绕时间流逝与自然景色的变化,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淡然态度,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哲理思考。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:

  • 流光:象征时间。
  • 青林:代表自然与生命。
  • 雨滋岩桂:象征丰盈与滋养。
  • 逋客解兰:游子思乡的情感。
  • 故庐:心灵的归宿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诗中“冉冉流光”意指: A. 时间流逝缓慢
    B. 时间流逝迅速
    C. 时间静止
    D. 时间不重要

  2. 诗人对“青林日夜向人疏”表达了什么感受? A. 喜悦
    B. 忧伤
    C. 平淡
    D. 激动

  3. “一尘不立”强调了什么? A. 外在的纷扰
    B. 内心的宁静
    C. 自然的美好
    D. 友情的重要

答案:
  1. A
  2. B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李白《月下独酌》
  •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
诗词对比:

  • 范成大 vs 王维:两者皆以自然为主题,范成大更强调内心宁静,王维则多了几分哲理与禅意。范成大的诗句更加细腻生动,而王维的作品则往往简洁而深邃。

参考资料:

  • 《宋诗选》
  • 《中国古典诗词鉴赏》
  • 《范成大诗文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