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读史》

时间: 2025-01-04 09:43:29

自古英雄士,还为薄命人。

孔明登四十,韩信过三旬。

壮志摧龙虎,高词泣鬼神。

一朝事千古,何用怨青春。

意思解释

读史

作者: 文天祥 〔宋代〕
类型: 古诗词


原文展示:

自古英雄士,还为薄命人。
孔明登四十,韩信过三旬。
壮志摧龙虎,高词泣鬼神。
一朝事千古,何用怨青春。


白话文翻译:

自古以来,英雄豪杰往往命运多舛。诸葛亮四十岁时才能施展才华,韩信在三十岁之前便经历了许多风雨。壮志摧毁了龙虎,豪言壮语让鬼神为之悲泣。可一朝的作为却能流传千古,又何必怨恨青春的短暂呢?


注释:

字词注释:

  • 薄命人:命运薄弱的人,指那些英雄豪杰虽然有才能,但命运不济,难以成就伟业。
  • 孔明:指诸葛亮,蜀汉丞相,才智非凡。
  • 韩信:汉初名将,曾为刘邦打下江山,后来因权臣之忌而遭遇不幸。
  • :摧毁、击败。
  • 鬼神:古代人对超自然力量的称呼,这里指英雄的豪情壮志让神明都为之动容。

典故解析:

  • 孔明登四十: 诸葛亮四十岁时,才开始辅佐刘备,后来的出师北伐显示了他的才能。
  • 韩信过三旬: 韩信年轻时就已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,三十岁时已是汉初的重要将领。
  • 诗中提到的“龙虎”是象征着强大的对手或自然力量,“高词”指的是英雄的豪言壮语,显示出英雄的非凡气质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
文天祥(1236-1283),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。他在抵抗元朝入侵中表现出无畏的民族精神,后被俘后仍不屈从于敌人,最终壮烈殉国。他的诗歌多表达忠诚与气节,具有很强的爱国情怀。

创作背景:
《读史》写于南宋灭亡之际,文天祥面临国破家亡的悲惨境遇。诗中表达了对历史英雄命运的感慨,以及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深思。


诗歌鉴赏:

《读史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,文天祥通过对历史英雄命运的反思,表达了对青春短暂和人生无常的思索。诗的前两句提到“自古英雄士,还为薄命人”,引发读者对历史上那些英雄豪杰命运的思考,尽管他们才华横溢,却未必能得到应有的回报。接着,通过提及诸葛亮和韩信的历史典故,深化了这一主题,展现出他们在短暂生命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遭遇。最后一句“一朝事千古,何用怨青春”则是全诗的精髓,文天祥在这里强调历史的长河中,英雄的行为将被永远铭记,青春的短暂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
诗中表现出的情感是复杂的,既有对命运的无奈,也有对历史的敬畏与感慨。通过对比历史人物,诗人将个人情感和历史成就结合在一起,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,以及对历史的深刻理解。
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• 自古英雄士,还为薄命人:指历史上许多英雄虽有伟大贡献,但最终往往遭遇不幸。
  • 孔明登四十,韩信过三旬:强调诸葛亮和韩信在成就之前都经历过时间的考验,体现出他们的才华与命运的交错。
  • 壮志摧龙虎,高词泣鬼神:表达英雄的豪情壮志可以摧毁强敌,甚至让神明为之动容。
  • 一朝事千古,何用怨青春:强调英雄的事迹能够流传千古,青春的短暂不应成为怨恨的原因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对比:通过历史英雄与命运的对比,增强了诗的深度。
  • 排比:如“壮志摧龙虎,高词泣鬼神”形成鲜明的对仗,增强了诗的气势。
  • 象征:龙虎、鬼神等意象象征着英雄对抗命运与自然的斗争。

主题思想:
全诗通过对英雄命运的反思,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理解。它鼓励人们在短暂的生命中追求理想,而不是怨恨青春的流逝。
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:

  • 英雄:象征着勇气与才华,代表对理想的追求。
  • 孔明、韩信:历史人物的象征,代表了智谋与军事才能。
  • 龙虎:象征强大的敌人或艰难险阻。
  • 鬼神:象征超越人类的力量,代表着人们对命运的敬畏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

  1. 诗中提到的“薄命人”指的是: A. 命运顺利的人
    B. 英雄豪杰
    C. 平凡人
    D. 富贵人

  2. “孔明登四十”中“登”的意思是: A. 上升
    B. 到达
    C. 开始
    D. 结束

  3.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? A. 怨恨青春
    B. 追求理想
    C. 英雄的伟大
    D. 命运的无常

答案

  1. B
  2. C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李白《将进酒》
  • 杜甫《春望》
  • 岳飞《满江红》

诗词对比:
可对比文天祥的《读史》和李白的《将进酒》。两者都强调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,但《读史》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英雄命运的感慨,而《将进酒》则是对豪情壮志的直接表达。


参考资料:

推荐书目:

  1. 《宋诗鉴赏辞典》
  2. 《文天祥诗文集》
  3. 《中华诗词大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