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己未元日》
时间: 2025-01-04 08:53:22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
己未元日
作者: 刘克庄 〔宋代〕
久向优场脱戏衫,
亦无布袋杖头担。
化弥勒身千百亿,
问绛人年七十三。
诸老萧疏留后殿,
高僧灭度少同参。
未应春事全无分,
醉折缃桃蒲帽簪。
白话文翻译
在优雅的场所久脱戏衫,
也没有布袋和拐杖来承担。
化身为弥勒佛的我,身形无数亿,
问那身穿红衣的人,您已七十有三。
诸位老者在后殿显得萧索,
高僧已圆寂,难再相聚。
想来春天的事务与我无关,
醉酒中折下缃桃,插在蒲帽上。
注释
- 优场:指娱乐场所,通常指戏院或游乐场所。
- 化弥勒:指化身为弥勒佛,象征快乐和未来的希望。
- 绛人:红衣人,可能指代道士或某位高人。
- 诸老萧疏:指那些老年人显得孤独和萧索。
- 灭度:指高僧圆寂,结束了世间的生死轮回。
- 缃桃:一种桃花,象征春天的美好。
- 蒲帽:一种帽子,常见于古代文人。
典故解析
- 弥勒佛:佛教中未来的佛,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喜悦,诗中提到化身为弥勒,表达了对快乐与期盼的追求。
- 年七十三:可能隐喻岁月的流逝,人生的无常与老去。
诗词背景
作者介绍
刘克庄(1187年-1269年),字景韶,号云峰,南宋诗人、书法家。其作品多含哲理,风格清新脱俗,常以咏怀和隐逸为题材。
创作背景
本诗作于元旦之际,刘克庄在此时感慨时光流逝,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及对春天美好的期待。
诗歌鉴赏
《己未元日》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,诗中描绘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与对人生的反思。开篇提到在欢愉的场所脱去戏衫,暗示着对世俗纷扰的逃避,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。接着提到“化弥勒身千百亿”,不仅展现了对佛教哲学的思考,也表达了对快乐的渴望。
“问绛人年七十三”一句,体现了对老年人的敬重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,诗人在此反思自己的人生与岁月的无情。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老人的萧条与高僧的圆寂,引发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。
最后两句以“未应春事全无分,醉折缃桃蒲帽簪”结束,表达了在醉酒之中对春天的向往与抒怀,尽管春天已然到来,但似乎与自己无缘,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。通过意象的交织,诗歌传递了一种对生命与时光的思考,具有深远的哲理性。
诗词解析
逐句解析
- 久向优场脱戏衫:久待在欢乐的娱乐场所,脱去戏衫,暗示对世俗的超脱。
- 亦无布袋杖头担:不再需要布袋和拐杖,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轻松。
- 化弥勒身千百亿:化身为弥勒佛,象征着无数的快乐与希望。
- 问绛人年七十三:询问身穿红衣的人,表明对长者的尊重和对岁月的感慨。
- 诸老萧疏留后殿:老者们在后殿显得孤独,反映出时光流逝带来的孤独感。
- 高僧灭度少同参:高僧已圆寂,表明生命的无常与结束。
- 未应春事全无分:对于春天的事务感到无关,抒发出一种孤独感。
- 醉折缃桃蒲帽簪:醉酒之中折下桃花,象征着对春天的向往与美好。
修辞手法
- 比喻:将自己与弥勒佛相提并论,象征快乐与期待。
- 对仗:诗句间的对仗工整,如“诸老萧疏留后殿,高僧灭度少同参”。
- 象征:缃桃和蒲帽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。
主题思想
本诗以元日为背景,表现了对生命、岁月流逝的感慨,以及对春天美好的向往。通过对比世俗欢乐与内心孤独,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
意象分析
意象词汇
- 优场:欢乐与喧嚣的象征。
- 弥勒佛:未来的希望与快乐。
- 绛人:象征智慧与经验。
- 缃桃:春天的美好与生机。
- 蒲帽:文人雅趣与淡泊心境。
互动学习
诗词测试
-
“优场”指的是什么地方?
- A. 市场
- B. 娱乐场所
- C. 学校
- D. 茶馆
-
“化弥勒身千百亿”中的“弥勒”是指?
- A. 一位诗人
- B. 未来佛
- C. 一个地方
- D. 一种花
-
“醉折缃桃蒲帽簪”表达了什么情感?
- A. 对春天的无奈
- B. 对春天的向往
- C. 对酒的喜爱
- D. 对生命的厌倦
答案
- B
- B
- B
诗词比较与延伸
相关作品推荐
- 《春江花月夜》 – 张若虚
- 《登高》 – 杜甫
- 《静夜思》 – 李白
诗词对比
《春江花月夜》与《己未元日》均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,但前者强调了自然的美,后者则侧重于内心的感受与对岁月的反思。两者在意境上都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。
参考资料
- 《宋诗鉴赏辞典》
- 《中国古代诗词概论》
- 《刘克庄与宋代诗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