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调歌头 其二 喜归》
时间: 2025-01-19 16:50:00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水调歌头 其二 喜归
作者:刘克庄 〔宋代〕
遣作岭头使,似戍玉门关。
来时送者,举酒珍重祝身安。
街畔小儿拍笑,马上是翁矍铄,
头与璧俱还。何处得仙诀,
发白颊犹丹。
屋茅破,篱菊瘦,架签残。
老夫自计甚审,忙定不如闲。
客难扬雄拓落,友笑王良来往,
面汗背芒寒。再拜谢不敏,
早晚乞还山。
白话文翻译:
我遣送使者去岭头,仿佛像守卫玉门关的士兵。
在我回来的路上,送行的人举杯祝酒,祝愿我一路平安。
街边的小孩子在拍手笑,我骑马的身影犹如一个老翁,
头上戴着璧玉的装饰,面对此情此景,竟不知何处能得仙人的秘诀,
虽然头发花白,面颊却依然红润。
茅屋破旧,篱笆旁的菊花也显得瘦弱,
架子上只剩下几根残签。
我这个老头子自认为很审慎,但忙碌起来不如悠闲自在。
朋友难以像扬雄那样写出壮丽的篇章,
与朋友相聚时欢声笑语,面上出汗,背上感觉寒冷。
再三拜谢你们的宽容,早晚我还会回到山中。
注释:
- 遣作:派遣。
- 岭头:山岭的尽头,这里指出发的地方。
- 玉门关:古代西域的关口,象征着险远之地。
- 举酒珍重:举起酒杯以示祝愿。
- 翁:老爷爷,指代自己年老的形象。
- 仙诀:仙人的秘诀,指长生不老的方法。
- 屋茅破:茅屋破烂。
- 篱菊瘦:篱笆旁的菊花枯瘦。
- 架签残:架子上的签子剩下不多。
- 扬雄:汉代著名的文人,以气魄雄伟著称。
- 王良:王良是古代著名的交友之人,诗中借指朋友相聚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
刘克庄(1187年-1269年),字景莹,号白马,南宋著名的词人和诗人,性格豪放,作品风格浑厚,擅于描写山水景物和人生感悟。他的诗歌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。
创作背景:
《水调歌头 其二 喜归》创作于刘克庄晚年,诗中表达了他对归乡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感悟,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。
诗歌鉴赏:
《水调歌头 其二 喜归》通过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写,展现了诗人对归来的欢愉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。开篇以“遣作岭头使,似戍玉门关”引入,表现出诗人远道归来时的思绪,将个人的归乡经历与历史典故相结合,形成了一种雄浑的气势。接着,描绘送行者举杯祝福的场景,展现了人情的温暖和对生命的珍视。
而后,诗人转而描写街道上的小儿嬉笑,形成生动的对比,表现出生活的平凡与美好。诗中提到“头与璧俱还”,不仅是对物质的思考,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,显示出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探索。
在后半部分,诗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反思,虽然有些破旧和萧条,但他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。通过对“忙定不如闲”的感悟,刘克庄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,对繁忙世俗的反思,展示了诗人超然的心态。
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刻的哲理,既有对生命的感慨,也有对生活的真实而细腻的观察,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。
诗词解析:
-
逐句解析:
- 遣作岭头使,似戍玉门关。:送别使者,像守卫边关的士兵,暗示离别的艰难。
- 来时送者,举酒珍重祝身安。:送行的人举杯祝酒,体现出对归来的祝福。
- 街畔小儿拍笑,马上是翁矍铄,:街边的小孩嬉笑,骑马的我却显得苍老,形成对比。
- 头与璧俱还。何处得仙诀,发白颊犹丹。:虽年老但精神焕发,探寻长生的秘诀。
- 屋茅破,篱菊瘦,架签残。:生活的困顿和衰败,表现出诗人的无奈。
- 老夫自计甚审,忙定不如闲。:自省忙碌与悠闲之间的生活选择。
- 客难扬雄拓落,友笑王良来往,:朋友间的相聚,难以比肩历史名人,表现出平凡的快乐。
- 面汗背芒寒。再拜谢不敏,早晚乞还山。:相聚的欢愉与身心的疲惫,期待归山的宁静。
-
修辞手法:
- 对比:诗中通过对比年轻和年老、繁忙与闲适,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。
- 比喻:用“戍玉门关”形容送行,使情感更加深刻。
- 拟人:小儿的拍笑,赋予生活以生动的气息。
-
主题思想:
整首诗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悟,表达了对归乡的喜悦、对生命的珍惜,以及对繁忙生活的反思,展现了诗人渴望宁静生活的心态。
意象分析:
- 岭头:象征着离别的起点,代表着人生的旅程。
- 玉门关: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艰难的旅程。
- 小儿:象征着纯真与快乐,反映生活的乐趣。
- 屋茅、篱菊: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困顿与无奈。
- 头与璧:象征着精神与物质的结合,内涵丰富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诗中“遣作岭头使”是什么意思?
A. 送别使者
B. 送酒祝福
C. 回乡的决定 -
“屋茅破,篱菊瘦”表现了怎样的情感?
A. 生活的富裕
B. 生活的困窘
C. 生活的美好 -
诗中提到的“扬雄”是指什么?
A. 一位历史人物
B. 一种写作风格
C. 一种生活态度
答案:
- A
- B
- A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:苏轼的经典作品,表达对月亮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慨。
- 《登高》:王勃的作品,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。
诗词对比:
与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相比,刘克庄的《水调歌头 其二 喜归》更加注重个人生活的细节描写,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归乡的渴望,而苏轼则更关注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。两首词虽然同为“水调歌头”,却各有风格,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。
参考资料:
- 《宋词三百首》
- 《中国古典诗词赏析》
- 《刘克庄研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