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
丁亥岁除前二日书事
作者: 戴表元 〔宋代〕
索索寒搜客,沉沉雨洗年。
残林生猎迹,归鸟避窑烟。
节物杯浆外,溪山鬓影前。
行藏都未定,笔砚底能捐。
白话文翻译
寒风呼啸,似乎在搜寻客人的踪影;
沉沉的雨水洗净了过去的一年。
残存的树林留下了猎人的足迹,
归来的鸟儿躲避着烟雾弥漫的窑口。
节令更替,杯中酒水之外,
溪山的影子映在我的鬓发之前。
我行踪未定,何以抛弃手中的笔砚。
注释
- 索索:形容风声,像在搜寻。
- 寒搜:寒风中有搜索的感觉。
- 沉沉:形容雨水的厚重,似乎在洗净一切。
- 猎迹:猎人留下的足迹。
- 窑烟:窑口冒出的烟,可能是指陶瓷窑。
- 节物:节令更替的事物,指时间的流逝。
- 杯浆:酒杯中盛的酒和饮料。
- 鬓影:指人的鬓发在水面或光影中的影子。
- 行藏:行踪和藏身之处的选择。
- 笔砚:书写的工具。
诗词背景
作者介绍
戴表元,字子言,号敬斋,宋代著名诗人,擅长诗词与文学创作。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,风格清新自然,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。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丁亥年岁末,作者在寒冷的冬季中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年终的沉重。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,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迷茫。
诗歌鉴赏
这首诗以“寒风”和“雨水”开篇,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,象征着年末的萧瑟与孤寂。首句“索索寒搜客”通过拟人化的手法,赋予寒风以生命,仿佛在寻找失去的客人,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惘。接着“沉沉雨洗年”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沉重感,雨水的洗涤不仅是自然现象,更是对过去一年的反思与洗净。
“残林生猎迹”一语,描绘了冬季的荒凉,残留的猎迹仿佛在提醒人们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。同时,归鸟在烟雾中避难,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寻找归属与安宁。
最后两句“行藏都未定,笔砚底能捐”,在时间的角度下,诗人对自己未来的迷惑与不安显露无遗。手中的笔砚象征着他的创作与思想,他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,似乎倍感无力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,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紧密结合,充分体现出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。
诗词解析
逐句解析
- 索索寒搜客:描绘寒风的声音,暗示孤独的氛围。
- 沉沉雨洗年:表示雨水如同洗去岁月的尘埃,象征时间的流逝。
- 残林生猎迹:自然景象中的猎迹,体现生命的脆弱与追寻。
- 归鸟避窑烟:归鸟的避难,寓意人们对安宁的渴望。
- 节物杯浆外: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织,暗示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。
- 溪山鬓影前:描绘山水影像,反映人的内心状态。
- 行藏都未定:表现对未来的迷惘与不安。
- 笔砚底能捐:对创作与思想的珍视,表现出诗人的无奈。
修辞手法
- 拟人:如“寒搜客”,赋予自然以人的特征。
- 对仗:如“节物杯浆外,溪山鬓影前”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- 象征:笔砚象征着创作与思想的工具,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。
主题思想
整首诗通过描绘严寒冬季的自然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、对生命脆弱的思考以及对未来迷惘的情感,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感悟。
意象分析
意象词汇
- 寒风:象征孤独与萧瑟。
- 雨水:象征时间的洗涤与流逝。
- 猎迹:象征生命的追寻与脆弱。
- 归鸟:象征安宁与归属的渴望。
- 笔砚:象征创作与思想的工具。
互动学习
诗词测试
-
诗中“索索寒搜客”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?
A. 寒风
B. 雨水
C. 雪花
D. 太阳 -
“沉沉雨洗年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?
A. 快乐
B. 沉重
C. 忧伤
D. 愤怒 -
“行藏都未定”意指?
A. 有明确目标
B. 对未来感到迷茫
C. 生活很稳定
D. 已经决定返回
答案
- A
- B
- B
诗词比较与延伸
相关作品推荐
- 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:同样表达对自然与内心归属的向往。
- 苏轼《水调歌头》: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人生哲理。
诗词对比
比较戴表元的《丁亥岁除前二日书事》和李白的《将进酒》,两者都表现了对时间的思考,但李白更多的是豪情壮志,而戴表元则更显得沉思内省。
参考资料
推荐书目
- 《宋代诗词选》
- 《中国古典诗词鉴赏》
- 《李白与宋代诗人对比研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