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丽秋花》

时间: 2025-01-19 19:52:22

疏翠巧装丹凤尾,素绡轻纽玉虫须。

春花莫把秋丛薄,若比娇妍总合输。

意思解释

丽秋花

原文展示: 疏翠巧装丹凤尾,素绡轻纽玉虫须。
春花莫把秋丛薄,若比娇妍总合输。


白话文翻译: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花朵,细致地描述了花瓣的色彩和形状。诗人强调秋花的美丽,劝诫人们不要以春花的娇艳来贬低秋花的风采,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美丽和特点。


注释:

  • 疏翠:指稀疏的绿色,形容秋天花卉的颜色。
  • 丹凤尾:一种花的形状,像丹凤的尾巴,形状优美。
  • 素绡:白色的绡,轻柔的丝绸。
  • 玉虫须:形容细腻的虫须,寓意轻柔而动人。
  • 春花:春天的花朵,通常指色彩鲜艳的花。
  • 秋丛:秋天的花丛,可能色彩稍逊,但也有其独特的韵味。
  • 娇妍:美丽娇嫩。

典故解析: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,但其中提到的春花与秋丛的对比,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以及花的不同美。古人常用花喻人,强调个体的独特之美。


诗词背景:

  • 作者介绍: 张镃,宋代诗人,生于南宋时期,诗风清新,善于描绘自然景物,常融入个人情感。
  • 创作背景: 此诗写于秋季,可能是诗人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春天的不同,特地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秋花的赞美。

诗歌鉴赏: 《丽秋花》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诗,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,展现了秋天花卉的独特美感。开头两句使用了“疏翠”和“丹凤尾”来形容秋花的形态,展现了秋花的优雅与灵动。而后两句则是对比春花与秋花的美,强调尽管秋花的色彩可能不如春花鲜艳,但它们依然有自己的美丽与韵味。诗中情感含蓄,既有对秋季的赞美,也流露出对春天花朵的怀念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。


诗词解析:

  • 逐句解析:

    • 第一句:“疏翠巧装丹凤尾”,描写秋花的颜色与形状,给人以优雅的视觉感受。
    • 第二句:“素绡轻纽玉虫须”,继续描绘秋花的细致之美,传达出一种轻盈的感觉。
    • 第三句:“春花莫把秋丛薄”,提出警示,劝诫人们不要轻视秋花。
    • 第四句:“若比娇妍总合输”,强调春花与秋花的不同美丽,秋花并不逊色。
  • 修辞手法:

    • 比喻:将花的形状比作“丹凤尾”,形象生动。
    • 对仗:全诗遵循对仗工整的格式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    • 拟人:把花拟人化,使其更具生命力。
  • 主题思想: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秋花的美,反对以春花的标准来评判秋花,表现出自然的多样性与独特之美。


意象分析:

  • 意象词汇:
    • “疏翠”:象征着清新与空灵。
    • “丹凤尾”:代表着优雅与独特的形态。
    • “素绡”:象征轻盈与柔和。
    • “秋丛”:代表秋天的丰收和成熟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诗中提到的“疏翠”形容的是什么?

    • A. 春天的花
    • B. 秋天的花
    • C. 夏天的花
    • D. 冬天的花
  2. 诗人用“玉虫须”来形容什么?

    • A. 花瓣
    • B. 叶子
    • C. 花蕊
    • D. 花的纤细
  3. 诗中强调秋花的美是为了:

    • A. 赞美春花
    • B. 贬低秋花
    • C. 突出自然的多样性
    • D. 唱颂冬天的花

答案:

  1. B
  2. D
  3. C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
  • 李白《庐山谣》

诗词对比: 与李白的《庐山谣》相比,张镃的《丽秋花》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细腻表达,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豪放与奔放的情感。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,体现了不同的美学追求。


参考资料:

  • 《宋诗三百首》
  • 《中国古典诗词鉴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