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好女儿 紫罗兰》
时间: 2025-01-19 18:08:38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《好女儿 紫罗兰》
作者: 杨玉衔 〔清代〕
秋色无端。渲染衣斑。
漫相疑剪碎红霞片。
作绫裹束,倩风扶起,
半醉颓鬟。应是春心犹在,
閒不了,闭雕阑。
似佳人薄袖新寒。
怯挹霓裳旧谱,
凤城缘满,又落人间。
白话文翻译:
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,色彩斑斓,仿佛是衣服上渲染的斑点。让我怀疑这是不是剪碎的红霞片。用丝绸裹住的身影,轻风扶起,似乎半醉的头发披散。想必春天的情愫依然在心头,难以忘怀,关上雕花的栏杆。就像那佳人穿着薄袖,感受着新秋的寒意。怯怯地轻抚着霓裳的旧谱,凤城的缘分已经满盈,又一次回落到人间。
注释:
字词注释:
- 无端:没有尽头、没有固定的样子。
- 渲染:涂抹、渲染,形容颜色的变化。
- 漫相疑:随意地产生怀疑。
- 倩风:美丽的风,形容轻柔的风。
- 颓鬟:散乱的头发,形容女子的发型。
- 薄袖:轻薄的袖子,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衣着。
- 霓裳:华丽的衣裳,常用于形容美丽的舞衣。
- 凤城:象征着美好的地方或缘分。
典故解析:
此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,但“霓裳”可以引申为古代的华丽服饰,常与美人、舞蹈联系在一起,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
杨玉衔,清代诗人,以其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。其作品常反映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及对爱情、人生的深刻思考。
创作背景:
这首诗写于秋季,正值佳人感怀的时节,描绘了秋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情感交织,表现出对过往春日情怀的怀念与不舍。
诗歌鉴赏:
《好女儿 紫罗兰》是一首充满秋意和情感的诗作。诗中采用了生动的意象,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,展现了那种在秋天感受到的淡淡忧伤与怀念。开篇“秋色无端”即道出秋的无穷变化,紧接着“渲染衣斑”,将秋色比作衣服上的斑点,展现了秋天的多彩与神秘。作者通过“倩风扶起,半醉颓鬟”描绘出女子的轻盈与恍惚,仿佛在回忆春日的甜蜜。
整首诗的情感在“应是春心犹在,闲不了,闭雕阑”中达到高潮,表现出对春天恋情的留恋与难以释怀的心情。最后的意象“霓裳旧谱”与“凤城缘满”则暗示了美好事物的逝去以及对往昔的追忆,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。整首诗在细腻的笔触下,既有对自然的赞美,也蕴含着对人情世故的深刻体悟,是一首兼具艺术美与情感深度的诗作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秋色无端:秋天的色彩变化多端,给人以无尽的想象。
- 渲染衣斑:仿佛是秋色在衣服上渲染出斑驳的效果。
- 漫相疑剪碎红霞片:让人不禁怀疑这些颜色是不是红霞片被剪碎的样子。
- 作绫裹束,倩风扶起:用丝绸包裹的身影在轻风中轻轻飘动。
- 半醉颓鬟:头发微微散乱,似乎是醉酒后无力整理。
- 应是春心犹在,闲不了,闭雕阑:想必心中仍留有春天的情感,难以忘怀,关上雕花的栏杆。
- 似佳人薄袖新寒:形似那佳人穿着薄袖,感受到秋天的寒意。
- 怯挹霓裳旧谱:轻轻地抚摸着霓裳的旧谱,感到一丝怯意。
- 凤城缘满,又落人间:在美好的缘分满盈之时,这些回忆又回归到现实中。
修辞手法:
诗中使用了比喻(如“秋色无端”比喻秋天的变化)、拟人(“倩风扶起”赋予风以温柔的特性)、对仗(如“应是春心犹在,闲不了,闭雕阑”)等修辞手法,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。
主题思想:
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秋天的美丽与对春天的怀念,表现了人们在自然变迁中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思考。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,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秋色:象征着凋零与变幻,带有淡淡的忧伤。
- 衣斑:代表着多彩与变化,体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。
- 佳人:象征着美好与爱情,是诗中情感的寄托。
- 霓裳:华丽的衣服,代表着美与优雅。
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,还承载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,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选择题:诗中“倩风扶起”中的“倩”指什么? A. 美丽
B. 疲惫
C. 忧伤
D. 快乐 -
填空题:诗中提到“似佳人薄袖新寒”,表达了对____的感受。
-
判断题:诗中“秋色无端”表示秋天的色彩是固定的。 (对/错)
答案:
- A
- 秋天
- 错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
- 杜甫的《春望》
诗词对比:
与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相比,杨玉衔的《好女儿 紫罗兰》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,而李清照则多表现对爱情的直接表达。两者都展现了对美的追求,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。
参考资料:
- 《清代诗词选》
- 《中国古典诗词鉴赏》
- 《古诗词入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