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和十一月十二日与诸君登西园亭榭怀旧书事二》

时间: 2025-01-01 15:37:37

冬日萧条公府清,独将诸吏上高城。

而今何处异畴昔,铁墓下闻狐夜鸣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冬日萧条公府清,
独将诸吏上高城。
而今何处异畴昔,
铁墓下闻狐夜鸣。

白话文翻译:

在寒冷的冬日,公府显得十分冷清,
我独自带着官吏们登上高城。
如今何处与往昔相比?
在铁墓之下,夜里能听见狐狸的鸣叫。

注释:

  • 冬日:指寒冷的冬天。
  • 萧条:形容环境冷清、萧索。
  • 公府:官府,指政府或官员的办公场所。
  • 诸吏:众多的官吏。
  • 高城:指高处的城墙或城楼。
  • 异畴昔:与过去不同。
  • 铁墓:坚固的墓地,暗示死亡。
  • 狐夜鸣:指夜间狐狸的叫声,通常与孤寂、荒凉的环境相联系。

典故解析:

“铁墓”暗示着战争、死亡和历史的沉重,可能与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或人物相关,反映了作者对过去的沉思与感慨。狐狸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灵巧与狡诈,其夜鸣声更增添了一种荒凉的氛围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

梅尧臣(1002-1060),字子云,号白云,宋代诗人,以山水田园诗著称。他的诗风清新自然,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社会的感慨。

创作背景:

此诗写于冬日,诗人可能因政务繁忙而感到孤独,同时也对昔日的繁华感到惋惜,反映了他对生命、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思考。

诗歌鉴赏:

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,描绘了冬日的萧条与官场的冷清,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的怀旧和对现实的感慨。诗的开头“冬日萧条公府清”,直接描绘出严冬的寒冷与官府的冷清,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。接着“独将诸吏上高城”,表现出诗人身处高处,俯瞰四周的孤独和对过去的回忆。最后两句则通过“而今何处异畴昔”引发对往昔的思考,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事物的变化。而“铁墓下闻狐夜鸣”则将孤独和死亡的主题结合,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生命的脆弱。

整首诗通过意象的变化,构建出一种从现实到回忆,再到对未来的思考的情感流动。可以看出,梅尧臣在诗中不仅仅是在讲述个人的经历,更是对整个社会、历史和生命的深刻反思。这样的情感在古诗中尤为珍贵,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艺术才能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1. 冬日萧条公府清:描绘冬天的萧条和官府的冷清,暗示社会的萧条和个人的孤独。
  2. 独将诸吏上高城:显示诗人带着官吏们登高望远,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与对往昔的怀念。
  3. 而今何处异畴昔:感叹现状与往昔的不同,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。
  4. 铁墓下闻狐夜鸣:用铁墓与狐狸的鸣叫,表现了对死亡的思考和夜晚的孤寂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对仗:诗中“冬日萧条”和“公府清”形成对仗,增强了律动感。
  • 隐喻:通过“铁墓”暗示死亡与历史的沉重。
  • 意象:狐狸的夜鸣象征孤独与荒凉,增强了情感的深度。

主题思想:

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,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。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:

  1. 冬日:象征着寒冷、孤独和生命的脆弱。
  2. 公府:代表权力与政治,反映出社会的现状。
  3. 高城:象征着视野与思考的高度。
  4. 铁墓:隐喻死亡和历史的沉重。
  5. 狐鸣:象征孤独与荒凉,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? A. 春季
    B. 夏季
    C. 秋季
    D. 冬季

  2. 诗人对过去的感受是怎样的? A. 怀念
    B. 轻视
    C. 忘却
    D. 不在乎

  3. “铁墓”在诗中象征什么? A. 富贵
    B. 死亡
    C. 生命
    D. 战争

答案:

  1. D
  2. A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李白《夜泊牛渚怀古》
  •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
诗词对比:

将梅尧臣的这首诗与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进行对比,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命的思考,但梅尧臣更注重社会的冷清与历史的沉重,而王维则倾向于对山水的赞美与内心的安宁。

参考资料:

  • 《宋诗三百首》
  • 《梅尧臣诗集》
  • 《中国古代诗词鉴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