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燕目未归马未角,
卞子抱玉无两脚。
孤城食尽兵未却,
度笮中怀挂一索。
我辈於此酒宜酌,
百岁千秋奈何乐。
白话文翻译:
燕子还没归来,马也没有角,
卞氏抱着玉器却没有双脚。
孤城粮食已经吃尽,兵士却没有退去,
在这寂静的暮色中,心中挂念着一根绳索。
我们这一辈人,在这里劝酒畅饮,
百年千秋又有什么乐趣呢?
注释:
- 燕目:指燕子的眼睛,常用作比喻,象征归期未到。
- 马未角:马未长角,这里用以形容未成的状态。
- 卞子:指卞和,古代著名的玉工,抱玉无脚喻指其孤独无依。
- 孤城:指孤立的城池,象征孤独与困境。
- 食尽兵未却:粮食已完,但兵士未能撤退,表现出严峻的生存环境。
- 度笮:指寂静的黄昏或者深夜,情绪的沉重和无奈。
- 酒宜酌:劝酒,劝饮,强调对生活的无奈与逃避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
梅尧臣(1002-1060),字子华,号秋水,宋代诗人,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。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和人情,常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抒发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。
创作背景:
《释闷》写于梅尧臣生活的动荡时期,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动乱和个人生活困境的影响,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。
诗歌鉴赏:
《释闷》是一首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古诗,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描绘,表现出诗人在艰难时刻对人生的思考。全诗围绕着孤独、困苦和酒的主题展开,开头两句以“燕目未归”和“马未角”引入,象征着希望未至和生活的不完美,接着用卞子抱玉的意象,传达出孤独与绝望。接下来的“孤城食尽兵未却”更是揭示了生存的艰难,粮食耗尽,却还要面对敌人的威胁,表现出一种无力感。
此时,诗人转而提到饮酒,似乎是在面对困境时选择逃避,然而“百岁千秋奈何乐”的结尾则深思熟虑,揭示出对人生意义的追问。酒虽能暂时解忧,但在百年千秋的大背景下,这种快乐又有多少实质意义呢?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蕴含了深邃的哲思,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慨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燕目未归马未角:燕子尚未归来,马也没有角,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未实现。
- 卞子抱玉无两脚:卞和抱着玉器,却不能行走,暗喻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无奈。
- 孤城食尽兵未却:孤独的城池粮食耗尽,士兵仍未退去,表现出困境与绝望。
- 度笮中怀挂一索:在这无边的寂静中,心中挂念着一根绳索,象征着对希望的渴望。
- 我辈於此酒宜酌:面对困境,诗人劝酒畅饮,寻求短暂的慰藉。
- 百岁千秋奈何乐:百年千秋到底有什么乐趣,反映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。
修辞手法:
- 比喻:燕子、马、卞子等意象的运用,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。
- 对仗:诗中上下句形成对仗,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。
- 象征:孤城、粮食等象征困境,酒则象征逃避与短暂的快乐。
主题思想:
整首诗通过对孤独、困境的描绘,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,表现出在艰难时刻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快乐的追求,同时也质疑这种快乐的真实性与持久性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燕子:象征希望与归属。
- 卞玉:象征才华与孤独。
- 孤城:象征困境与无助。
- 酒:象征短暂的快乐与逃避现实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诗中“燕目未归”意指什么? A. 燕子归来
B. 候鸟未归
C. 希望未到
D. 生活美好 -
“孤城食尽兵未却”中“兵未却”让人感受到什么? A. 战争已结束
B. 生活的安稳
C. 生活的艰难
D. 人生的快乐 -
诗中提到“百岁千秋奈何乐”,这是在质疑什么? A. 生活的意义
B. 饮酒的快乐
C. 生命的短暂
D. 诗人的才华
答案:
- C
- C
- A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
- 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
诗词对比:
- 梅尧臣《释闷》与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: 两首诗都表现出对困境的感慨,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对生活的无奈,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亲情的思念与社会的忧虑。梅尧臣的诗在语言上较为简练,而杜甫的诗则更加细腻,情感更为深厚。
参考资料:
- 《宋诗三百首》
- 《梅尧臣诗集》
- 《古诗鉴赏指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