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中秋见月
作者: 汪真 〔宋代〕
万里乾坤雨乍收,
冰轮展出碧云头。
蟾宫皎洁分明见,
桂子婆娑黯里游。
照我独成孤影客,
忘形相占一天秋。
长怀此夕风光好,
不得袁安共泛舟。
白话文翻译:
在万里天空中,刚刚停歇的雨水洗净了大地,明月在碧蓝的云头上升起。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晰可见的蟾宫,而桂树在幽暗中轻轻摇曳。月光照耀着我这个独自一人的影子,忘却了身处的孤独,沉浸在这一天的秋意之中。长久以来我怀念这个夜晚的美好,却无法与袁安一同划舟游玩。
注释:
字词注释:
- 乾坤: 指天地,表示广阔的空间。
- 冰轮: 指明月,形象地比喻为冰冷的圆盘。
- 蟾宫: 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,蟾蜍居住之所。
- 桂子: 指桂花,象征中秋。
- 婆娑: 形容轻柔摇摆的样子。
- 忘形: 忘记了自己的形象,沉浸于情境中。
- 袁安: 袁安是西汉著名的清白之士,常被用来表示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典故解析:
袁安泛舟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友谊和共度良辰的场景,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渴望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
汪真,宋代诗人,生平不详,但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,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,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。
创作背景:
中秋节是传统的团圆节,诗人在此佳节中写作,表达了对月亮的敬仰和对友人的思念,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。
诗歌鉴赏:
《中秋见月》是一首抒情的诗作,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明月与自然景色,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。诗开篇描绘了雨后万里晴空的景象,明月如银盘般升起,营造出一种清新、宁静的氛围。接着,蟾宫的皎洁和桂树的摇曳,映衬出中秋的祥和与美丽。
诗人以“照我独成孤影客”来表达独处的孤独,尽管月光的美丽令人陶醉,但内心的孤寂却难以掩饰。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,袁安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,象征着理想的伴侣,却无法共度这良辰美景。这种孤独的寂寞感与自然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,使得全诗更添一层情感深度。
通过对月亮的描绘,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,更通过个人情感的流露,传达出对友情的向往与对团圆的渴望,诗中蕴含的情感深邃而丰富,令人感慨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万里乾坤雨乍收: 远处的天空刚刚停雨,天地间显得分外清明。
- 冰轮展出碧云头: 明月如冰轮般升起,映照在碧蓝的云头上。
- 蟾宫皎洁分明见: 明亮的月光使得月亮上的蟾宫清晰可见。
- 桂子婆娑黯里游: 桂花在幽暗中摇曳,似乎在轻轻舞动。
- 照我独成孤影客: 月光照在我的身上,形成了一个孤独的影子。
- 忘形相占一天秋: 忘却了身边的孤独,沉浸在这美好的秋天中。
- 长怀此夕风光好: 长久以来对这个夜晚的美好感到怀念。
- 不得袁安共泛舟: 无法与袁安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时光。
修辞手法:
- 比喻: “冰轮”比喻月亮,形象生动。
- 拟人: “桂子婆娑”赋予桂花以人的动作,增强画面感。
- 对仗: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,增强韵律感。
主题思想:
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美丽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、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孤独的感受,体现了人们在节日时对团圆的渴望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月亮: 象征团圆与思念。
- 雨: 象征清新与洗净烦恼。
- 桂花: 代表中秋的节日氛围。
- 孤影: 表达孤独感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诗中提到的“冰轮”指的是什么? A. 太阳
B. 明月
C. 星星
D. 冰块 -
诗人怀念的朋友是谁? A. 李白
B. 袁安
C. 杜甫
D. 白居易 -
诗中的“蟾宫”指的是? A. 人间的宫殿
B. 月亮上的宫殿
C. 地下的宫殿
D. 天上的宫殿
答案:
- B
- B
- B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李白《静夜思》: 同样描绘了月亮,表达对家乡的思念。
- 苏轼《水调歌头》: 充满对月的感悟与对人生的哲思。
诗词对比:
汪真的《中秋见月》与李白的《静夜思》都以月亮为主题,但汪真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,而李白的诗则更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,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。
参考资料:
- 诗词名篇选读
- 《宋诗三百首》
- 相关诗词解析书籍
-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