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点绛唇 戏六姑春睡》

时间: 2025-01-04 07:10:39

绣帐风开,见牙床有人如雪。

鲛绡半覆,纤手持蕉叶。

碧玉花簪,斜坠珊瑚侧。

春光溢。

睡情方热。

梦入巫山月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点绛唇 戏六姑春睡
作者:黄蓼鸿

绣帐风开,见牙床有人如雪。
鲛绡半覆,纤手持蕉叶。
碧玉花簪,斜坠珊瑚侧。
春光溢。睡情方热。
梦入巫山月。


白话文翻译:

春风轻轻吹开绣帐,我看到床上有一个如同白雪般的人。
半遮半掩的鲛绡轻轻覆在她身上,纤细的手握着蕉叶。
碧玉做的花簪斜斜地挂在耳边,珊瑚饰品轻轻垂落在一侧。
春光倾泻而入,刚刚入睡的情感正浓厚。
梦中,我仿佛置身于巫山之月。


注释:

字词注释:

  • 绣帐:用绣花布料做成的帐子。
  • 牙床:指床,形象地描述床的样子。
  • 鲛绡:一种轻薄的丝绸。
  • 蕉叶:指香蕉树的叶子,象征柔美。
  • 碧玉:绿色玉石,常用作饰品。
  • 巫山月:指巫山的月亮,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梦境。

典故解析:

  • 巫山月:巫山是古代文学中常提到的美丽地方,尤其与李白的《庐山谣》有关,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梦境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 黄蓼鸿(约1743-1810),清代诗人,以词风细腻著称,常以爱情、春景为题材,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。

创作背景: 此诗作于清代,正值社会安定、经济繁荣的时期,诗人通过描绘春睡之景,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珍惜。


诗歌鉴赏:

《点绛唇 戏六姑春睡》是一首描绘春天春睡场景的词作,展现了诗人对春光和爱情的细腻感受。开篇“绣帐风开”,营造出一种轻松温暖的氛围,仿佛春风轻拂,唤醒了沉睡中的美人。接着通过“鲛绡半覆”和“纤手持蕉叶”的细节描绘,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柔美和温柔,向读者传达出一种温馨而梦幻的感觉。

“碧玉花簪,斜坠珊瑚侧”则通过细致的物象描写,展示了女子的娇美与华贵,似乎在暗示她的身份与地位。春光的涌入象征着生命与希望,这种“春光溢”的感觉,与“睡情方热”形成鲜明对比,表达了内心情感的澎湃。

最后一句“梦入巫山月”,则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,象征着在梦中与美人相会的美好幻想,巫山月的意象更为全诗增添了浪漫色彩,使人产生无限遐想。这首词不仅有细腻的感情表达,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,展现了清代词人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。
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1. 绣帐风开:春风轻轻吹开了绣花的帐子,暗示温暖的春季。
  2. 见牙床有人如雪:在床上看到一个肤色如雪般的女子,描绘出女子的美丽。
  3. 鲛绡半覆:轻薄的鲛绡半遮半掩,增添了神秘感。
  4. 纤手持蕉叶:女子纤细的手中握着蕉叶,象征温柔与娇媚。
  5. 碧玉花簪,斜坠珊瑚侧:华美的饰物展示了女子的高雅与美丽。
  6. 春光溢:春天的光辉洒满一切,象征着生机与活力。
  7. 睡情方热:刚入睡的情感正浓,暗示了情感的热烈。
  8. 梦入巫山月:梦中情景如同巫山的月亮般美丽,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幻想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比喻:将女子比作“如雪”,突出其美丽。
  • 对仗:如“碧玉花簪,斜坠珊瑚侧”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  • 拟人:将春光与情感拟人化,使情感更加生动。

主题思想: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好意象,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珍惜,同时也展现了清代词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感受。
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:

  • 绣帐:象征温暖与安逸。
  • 如雪:代表女子的美丽与纯洁。
  • 鲛绡:象征柔美与轻盈。
  • 蕉叶: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温柔。
  • 巫山月:象征浪漫与深情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点绛唇的作者是谁?

    • A. 李白
    • B. 黄蓼鸿
    • C. 杜甫
    • D. 白居易
  2. 诗中“鲛绡半覆”主要描绘了什么?

    • A. 春天的景色
    • B. 女子的形态
    • C. 花的姿态
    • D. 夜晚的月亮
  3. “梦入巫山月”中的“巫山”象征什么?

    • A. 生命
    • B. 美好的爱情幻想
    • C. 自然灾害
    • D. 诗人的故乡

答案:

  1. B
  2. B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
  • 纳兰性德的《木兰花慢》

诗词对比: 黄蓼鸿的《点绛唇》和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向往,但黄蓼鸿更侧重于细腻的感情描写,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追忆。两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相似的主题,展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。


参考资料:

推荐书目:

  • 《清代词人研究》
  • 《中国古典诗词选读》
  • 《黄蓼鸿作品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