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元旦陵下作 其二
是日称三始,何时见国初。
风云终日有,兵火十年馀。
甲子轩庭历,春秋孔壁书。
幸来京兆里,得近帝王居。
白话文翻译:
在这一天被称为“三始”的时刻,我何时能见到国家的初始辉煌?
风云变幻,整日笼罩着我们,战火已经持续了十多年。
甲子年间的轩辕历书,记录着春秋的历史。
幸好我来到了京兆地区,得以靠近皇帝的居所。
注释:
- 三始:指农历新年,即元旦。
- 国初:指国家建立初期的繁荣景象。
- 风云:比喻政局的变幻和动荡。
- 兵火:战争和战乱的象征。
- 甲子:六十年一个周期,指时间的轮回。
- 轩庭:指朝廷、宫殿。
- 孔壁书:指《春秋》这部书,孔子所作,记录历史。
诗词背景:
- 作者介绍:顾炎武(1613-1682),字宁人,号亭林,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、历史学家、诗人。他提倡“实事求是”的学术思想,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。
- 创作背景:此诗作于元旦,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,反映了战乱对百姓的影响以及对帝王的渴望与期待。
诗歌鉴赏:
这首诗通过对元旦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渴望。开头两句以“是日称三始”引入,表明这是一个新的开始,同时又发出感叹,何时才能见到国家的初始繁荣。接着描绘了当时风云变幻的局势,战乱已经持续多年,使得这份渴望愈加显得无奈和沉重。在描写历史时,诗人提到了“甲子轩庭历”和“春秋孔壁书”,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,也暗示了对历史智慧的追求。最后一句的“幸来京兆里”,表达了对身处帝王之近的欣慰,但同时又透出一丝悲凉,仿佛在暗示着即便身处权力中心,依旧无法脱离历史的重负。整首诗在朴素的语言中,蕴含着深邃的历史感与时代的沧桑感,展现了顾炎武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。
诗词解析:
-
逐句解析:
- “是日称三始”:指元旦,寓意新年的开始。
- “何时见国初”:对国家繁荣的渴望与追思。
- “风云终日有”:暗示政局动荡不安,充满不确定性。
- “兵火十年馀”:指长时间的战乱给国家带来的苦难。
- “甲子轩庭历”:历史的记录,暗示对历史的反思。
- “春秋孔壁书”:表明对孔子所作历史的推崇。
- “幸来京兆里”:虽身处权力中心,但内心不安。
-
修辞手法:使用了象征、对比等手法。比如“风云”象征着政治局势的不断变化,“甲子”与“春秋”的对比,体现历史的轮回与变迁。
-
主题思想: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未来的渴望,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。
意象分析:
- 风云:象征政治局势与社会动荡。
- 兵火:代表战争带来的苦难与破坏。
- 甲子: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轮回。
- 京兆:象征权力与中心地位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元旦被称为哪个节日?
A. 三始
B. 春节
C. 中秋 -
诗中提到的“兵火十年馀”是指什么?
A. 经济危机
B. 战争与动乱
C. 自然灾害 -
“幸来京兆里”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?
A. 对权力的渴望
B. 对历史的敬畏
C. 对身处权力中心的欣慰
答案:
- A
- B
- C
诗词比较与延伸:
- 相关作品推荐:推荐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,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思考。
- 诗词对比:可与陆游的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对比,分析两位诗人在历史与个人命运上的不同视角。
参考资料:
- 《顾炎武全集》
- 《中国古典诗词鉴赏》
- 《清代文学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