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为政残苛兽亦饥,
除饥机在养疲羸。
人能善政兽何暴,
焉用劳人以槛为。
白话文翻译:
这首诗表达了对残暴政权的批判和对生灵苦难的同情。治理者的残酷使得百姓如同饥饿的野兽,真正解决饥饿的办法在于善待那些疲惫的人。若是人们能够施行善政,那么为何还要对无辜的生灵施加暴虐呢?何必用囚笼来劳役人类呢?
注释:
- 为政:治理、执政。
- 残苛:残酷、苛刻。
- 兽亦饥:指兽类也处于饥饿状态,比喻百姓的困境。
- 除饥机:解决饥饿的办法。
- 养疲羸:养活那些疲惫瘫弱的人。
- 善政:良好的政治、仁政。
- 何暴:何必施加暴行。
- 劳人以槛为:用监禁的方式来折磨人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
周昙,唐代诗人,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,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而著称。他的诗歌常常以直白的语言揭示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苦难。
创作背景:
《六朝门》创作于唐代,正值政治黑暗和社会动荡时期,诗人借古喻今,表达对当时政治腐败和人民疾苦的控诉。
诗歌鉴赏:
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政治残酷对百姓生活的压迫,情感真挚,充满了对生命的同情。首句“为政残苛兽亦饥”直接揭示了政治的残酷,形象地将百姓比作饥饿的野兽,传达出一种无奈和绝望的情感。接下来的“除饥机在养疲羸”则提出了解决之道,强调了善待疲惫者的重要性,表现了诗人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渴望。
整首诗结构严谨,意象鲜明,前两句描绘了社会的苦难,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,形成鲜明的对比。诗人在探讨人类生存的同时,也在思考统治者的责任,发出对善政的呼唤,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为政残苛兽亦饥:治理者的残酷使百姓和兽类一样饥饿,暗示社会的苦难。
- 除饥机在养疲羸:解决饥饿的关键在于照顾那些疲惫弱小的人,表明诗人对社会底层的关注。
- 人能善政兽何暴:如果人们能够施行善政,那么为何对无辜的生灵施加暴行呢,反问出对治国理政的思考。
- 焉用劳人以槛为:不应将人囚禁于牢笼,反映出对人权和自由的向往。
修辞手法:
- 比喻:将百姓比作饥饿的野兽,增强了诗的情感力量。
- 反问:通过反问句式强化了对统治者行为的质疑和控诉。
- 对仗:整首诗句式对称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主题思想:
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政治残酷的控诉,呼唤善政,强调对人性的关怀与尊重,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义的追求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兽:象征着被压迫的百姓,表现出人们在残酷政治下的无奈与愤怒。
- 饥:代表着生活的艰难和对生存的渴望。
- 疲羸:象征着弱势群体,强调需要被善待和支持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诗中提到“为政残苛”是指什么?
- A. 政治的温和
- B. 政治的残酷
- C. 政治的公正
-
诗中的“除饥机在养疲羸”强调了什么?
- A. 解决饥饿的方法
- B. 维持现状
- C. 忽视弱者
答案:
- B
- A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杜甫的《春望》,同样表现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。
- 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,通过音乐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。
诗词对比:
与王维的《送元二使安西》相比,周昙关注的是社会治理和民生问题,而王维的诗则更多体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。两者风格各异,但都展现了唐诗的深厚文化底蕴。
参考资料:
- 《唐诗三百首》
- 《唐代诗人研究》
- 《中国古代诗词鉴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