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共怪酂侯第一功,
咸称得地合先封。
韩生不是萧君荐,
猎犬何人为指踪。
白话文翻译:
大家都觉得酂侯的功劳是最大的,
都称赞他得到了合适的封地。
韩生并不是萧君推荐的人,
那么,猎犬究竟是为谁指引踪迹呢?
注释:
- 酂侯:指的是西汉时期的酂侯,因其功劳被封为侯。
- 第一功:指在众多功臣中,酂侯的功绩最为显著。
- 得地合先封:意为获得的封地与他的功勋相匹配。
- 韩生:可能指的是某位历史人物,具体身份不详。
- 萧君:萧何,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,常与刘邦一起被提及。
- 猎犬:比喻追踪的工具,指代寻找目标的能力或手段。
典故解析:
- 酂侯:历史上酂侯因其在开国中的贡献受到高度评价,是对其功绩的认可。
- 萧君荐:萧何以其深厚的政治智慧和人脉,常常被后世称为“荐才之人”,在此暗指推荐人的重要性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
周昙,唐代诗人,生平事迹不详,但其作品在唐诗中具有一定的地位。其诗作常表现出对历史、政治的关注,情感细腻,语言简练。
创作背景
《前汉门·酂侯》写于唐代,正值唐朝盛世,诗人通过回顾汉代历史,表达对权力与功绩的思考,反映了社会对功臣的评价与人事变迁。
诗歌鉴赏:
《前汉门·酂侯》是一首通过历史人物引发对权力与功绩思考的诗作。诗中首先提到酂侯的功绩,显示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。接着,诗人将酂侯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对比,尤其提到“韩生不是萧君荐”,暗示在权力游戏中,推荐和支持的重要性。这一对比不仅使酂侯的功劳更加鲜明,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历史选才机制的反思。
最后一句“猎犬何人为指踪”,则通过比喻提出了对权力运作背后支持者的质疑。诗人在历史的叙述中,隐约传达出对权力游戏的无奈与思考。整体来看,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,更是对人性、权力与功绩的深刻探讨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
- 共怪酂侯第一功:众人都认为酂侯的功劳是首位,暗示对其贡献的普遍认可。
- 咸称得地合先封:大家都称赞他获得的封地与其功绩相匹配,反映了对功臣的合理评价。
- 韩生不是萧君荐:提及韩生,并非萧何所推荐的人,暗示历史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权力的游戏。
- 猎犬何人为指踪:最后一句质疑指引功臣的真实力量,暗示历史背后的操控者。
修辞手法
- 比喻:将猎犬比作指引功臣的力量,形象生动。
- 对仗: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比,增强了诗的节奏感。
主题思想
整首诗围绕权力与功绩展开,探讨历史人物的成就与推荐机制的复杂性,反映出历史的无常与权力的游戏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
- 酂侯:象征着历史上的功臣,代表了功绩与荣耀。
- 猎犬:象征着追随、指引的力量,暗含对权力背后操控者的隐喻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
-
选择题:酂侯在诗中被称为什么?
- A. 第二功
- B. 第三功
- C. 第一功
- D. 无功
- 答案:C
-
填空题:诗中提到的“韩生”并不是__所荐。
- 答案:萧君
-
判断题:诗中表达了对权力游戏的乐观态度。
- 答案:错误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
- 杜甫的《兵车行》:同样关注历史与权力的诗作。
- 李白的《将进酒》:探讨功名与人生价值的经典之作。
诗词对比
与李白的《将进酒》相比,周昙的《前汉门·酂侯》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功绩与权力的游戏,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饮酒的热爱,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思维方式。
参考资料:
- 《唐诗三百首》
- 《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词典》
- 《诗词与历史:唐代诗人的政治观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