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嵩山下至德祠》
时间: 2024-10-16 23:53:58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
脱蹤岐阳迹已幽,
默全忠孝复何求。
文身幸获辞姬祚,
端委犹能化列侯。
无语存商先叩马,
有心迓命待归牛。
象贤再见延陵季,
十字碑题至德俟。
白话文翻译
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忠孝的追求与对古人名士的敬仰。作者在岐阳的隐迹中,默默无言地追求忠孝之道,而不再追求其他的荣华富贵。得到文身的荣幸,似乎是从辞姬那里得来的福气,但自己依旧能够成就一番事业。无意间想起了商朝的先贤,默默等待着归来的牛。再次见到贤能的延陵季,心中依然怀念着“至德”的理想。
注释
- 岐阳:指岐山和阳城,象征隐逸和归隐的生活。
- 忠孝:指对国家和家庭的忠诚与孝道。
- 文身:古代指身上有纹饰的荣誉,常与贵族身份相关。
- 辞姬:古代传说中的贤者,象征智慧与德行。
- 列侯:指封侯的官员,象征权势地位。
- 延陵季:指春秋时期的名士季札,以忠义著称。
- 十字碑:指碑文,象征铭记与传承。
诗词背景
作者介绍
吴文忠(生卒年不详)是宋代的一位诗人,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思想的承袭而著称。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忠孝、道德的推崇,文风典雅,意境深远。
创作背景
《嵩山下至德祠》写于诗人游历嵩山时,受到至德祠的启发,表达对忠孝与古代贤人的敬仰。此时社会风气逐渐向往理想中的道德标准,诗人借古人之光辉,寄托自己的理想与追求。
诗歌鉴赏
这首诗以隐逸与忠孝为主题,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追忆,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。开篇的“脱蹤岐阳迹已幽”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,隐喻着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,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精神境界。接下来的句子则进一步深入,强调了忠孝的重要性,诗人似乎在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追求。
在对古代贤人的描绘中,诗人提到“文身幸获辞姬祚”,暗示着自己从古人身上获得的启迪与力量,体现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传统美德的认同。而“无语存商先叩马”一句则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,表明他对忠义精神的尊崇。
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、意象丰富,既有对古人的追思,也有对自身理想的反思。通过对历史的吟咏,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紧密结合,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道德理想的追寻。
诗词解析
逐句解析
- 脱蹤岐阳迹已幽:诗人抛开世俗的纷扰,隐居于岐阳山。
- 默全忠孝复何求:默默追求忠孝之道,内心安宁。
- 文身幸获辞姬祚:获得文身的荣幸,象征着得到古代贤人的庇佑。
- 端委犹能化列侯:即使身处低位,仍然能成就伟业。
- 无语存商先叩马:默默思念商朝先贤,追求忠义。
- 有心迓命待归牛:期待归隐的牛象征着心灵的宁静。
- 象贤再见延陵季:再次回忆起贤人季札,怀念其德行。
- 十字碑题至德俟:铭记至德精神,期望能传承。
修辞手法
- 比喻:用“脱蹤岐阳”比喻隐逸生活。
- 对仗:句式结构工整,增强韵律感。
- 象征:通过历史人物象征忠义精神。
主题思想
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忠孝的推崇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,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思考,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责任感。
意象分析
意象词汇
- 岐阳:象征隐逸与超脱。
- 忠孝:道德的根基,传承的价值。
- 文身:荣誉与身份的象征。
- 延陵季:古代贤人的代表,文化的传承。
互动学习
诗词测试
-
吴文忠是哪个朝代的诗人?
- A. 唐代
- B. 宋代
- C. 明代
-
诗中提到的“延陵季”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?
- A. 孟子
- B. 季札
- C. 孔子
-
诗中的“无语存商先叩马”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?
- A. 个人利益
- B. 忠义精神
- C. 财富与荣华
答案:1. B 2. B 3. B
诗词比较与延伸
相关作品推荐
- 《登高》 杜甫
- 《静夜思》 李白
诗词对比
可以将吴文忠的《嵩山下至德祠》与杜甫的《登高》进行对比,两者均表达了对历史与道德的思考,但杜甫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悲苦与社会的动荡,而吴文忠则更注重内心的追求与理想的追溯。
参考资料
- 《宋诗选》
- 《中国文学史》
- 《古诗鉴赏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