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暮春北栈道中杂兴 其一》
时间: 2025-01-02 15:58:08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崇峦回合客过稀,
匹马嘶风下翠微。
刺水秧针经雨长,
黏泥柳絮带烟飞。
半岩日暮闻樵语,
一径松阴唤犊归。
杜宇声中春去尽,
落花芳草两依依。
白话文翻译:
崇高的山峦环绕,过路的人稀少,
独自骑马在风中嘶鸣,向着翠绿的山微处奔驰。
细雨滋润下,水稻秧苗如针般直立,
沾着泥土的柳絮在烟雾中飘飞。
傍晚时分,半山岩石上能听到樵夫的呼喊,
一条小路在松树的阴影下唤回了小牛。
杜鹃鸟的鸣叫中,春天已经悄然离去,
落花和芳草两者相依相偎。
注释:
字词注释:
- 崇峦:高耸的山峦。
- 稀:稀少,稀疏。
- 嘶风:马在风中嘶鸣的声音。
- 刺水秧:刺水,指的是水稻秧苗;“刺”在此形容其挺立。
- 黏泥:沾着泥土的。
- 柳絮:柳树的絮状物,春天随风飘飞。
- 樵语:砍柴人的声音。
- 杜宇:杜鹃鸟,春天象征。
- 依依:形容依恋和不舍。
典故解析:
- 杜宇声中春去尽:杜鹃鸟的叫声常和春天的结束联系在一起,古人认为杜鹃是春天的使者,其鸣叫代表着春天的逝去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
方燕昭,清代诗人,其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,风格清新自然,常有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。
创作背景:
此诗创作于暮春时节,诗人行走于北栈道,借景抒情,表现了春末的自然景象和对春天逝去的感伤。
诗歌鉴赏:
《暮春北栈道中杂兴 其一》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和自然描绘的诗作。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末的凋零和生命的流逝。开篇以“崇峦回合客过稀”引入,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幽远的氛围,给人一种孤独的行旅感。接下来的描写细致入微,水稻秧苗在雨中挺立,柳絮在烟雾中飞舞,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。
而“半岩日暮闻樵语,一径松阴唤犊归”则将视线转向人和生活,樵夫的声音和归家的小牛,仿佛让人感受到温暖的乡间气息,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。而最后两句“杜宇声中春去尽,落花芳草两依依”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,杜鹃鸟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结束,落花与芳草的依依相偎,则是对春天的缅怀与不舍,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。
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自然景观,还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,令人心生共鸣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崇峦回合客过稀:高山环绕,过路的人稀少,描绘了偏远之地的宁静。
- 匹马嘶风下翠微:独自骑马,马儿在风中嘶鸣,描绘了自然的声音。
- 刺水秧针经雨长:雨后稻田的秧苗挺立,展现生机。
- 黏泥柳絮带烟飞:柳絮沾泥,在烟雾中飘动,表现春天的柔情。
- 半岩日暮闻樵语:傍晚时分,听见樵夫的声音,增添生活气息。
- 一径松阴唤犊归:小路在松树阴影下,呼唤小牛回家,表现生活的宁静。
- 杜宇声中春去尽:杜鹃鸟声中,春天渐行渐远,表达对春的怀念。
- 落花芳草两依依:落花与芳草相依,象征春天的结束与不舍。
修辞手法:
本诗运用了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。比如“匹马嘶风”中的“嘶风”,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让马的声音与自然相融合,增添了生动性。
主题思想:
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生命短暂的感伤,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悟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崇峦:象征高远的理想和境界。
- 水秧:代表生命的萌芽和希望。
- 柳絮:象征柔情与春天的温暖。
- 樵夫:体现人对自然的依赖与生活的坚韧。
- 杜宇: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结束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杜鹃鸟的鸣叫象征着什么? A. 春天的开始
B. 春天的结束
C. 夏天的来临
D. 秋天的收获 -
“崇峦回合客过稀”中的“过稀”意思是? A. 过路的人多
B. 过路的人少
C. 过路的人匆忙
D. 过路的人安静 -
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的? A. 春天
B. 夏天
C. 秋天
D. 冬天
答案:
- B
- B
- A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杜甫的《春望》
- 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诗词对比:
- 方燕昭的《暮春北栈道中杂兴 其一》与李白的《月下独酌》对比,前者侧重于自然与生机的描写,后者则更多表现孤独与哲思。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,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。
参考资料:
- 《清代诗人方燕昭传》
- 《古诗词鉴赏指南》
- 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