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暮春北栈道中杂兴 其二》

时间: 2025-01-03 04:45:01

客途十步九停车,雨后岚容分外加。

风趁鹭鸾低掠水,露黏蝴蝶弱依花。

深林有寺云常锁,野渡无人日自斜。

太息离乡今两月,青山送我到三巴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客途十步九停车,雨后岚容分外加。
风趁鹭鸾低掠水,露黏蝴蝶弱依花。
深林有寺云常锁,野渡无人日自斜。
太息离乡今两月,青山送我到三巴。

白话文翻译:

在旅途中走十步就要停下九次,雨后山雾的景色格外迷人。
微风吹动着白鹭和凤鸟,低低地掠过水面,露水粘附在蝴蝶上,使它们依偎在花丛中。
深林中有座寺庙,常年被云雾缭绕;荒野渡口没有人,夕阳的余晖斜斜洒落。
我叹息离开家乡已两个月,青山送我到了三巴。

注释:

  • 客途:旅途,指诗人行旅在外的状态。
  • 岚容:山雾的容貌,形容雨后山间的雾气。
  • 鹭鸾:指白鹭和凤凰等鸟类,象征美丽的鸟。
  • 露黏:露水粘附,形容早晨的露水。
  • 弱依:指蝴蝶依附在花上,形容其脆弱和柔美。
  • 云常锁:云雾常年笼罩,形容环境的幽深。
  • 野渡:荒野渡口,指无人之地的渡口。
  • 三巴:地名,指古代的巴蜀地区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方燕昭,清代诗人,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,以清新流畅的风格著称。

创作背景:此诗写于诗人离乡的旅途中,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,反映了清代文人对游历的热爱和对乡土的深情。

诗歌鉴赏:

《暮春北栈道中杂兴 其二》是方燕昭在旅途中所作的一首诗,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和诗人内心的情感。首联“客途十步九停车”,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疲惫与不易,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留恋。次联“风趁鹭鸾低掠水”,通过描绘鸟类的活动,传达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气息,给人以清新之感。

中间两联则转向了孤寂的环境,深林中的寺庙和无人渡口的描写,使得诗中充满了淡淡的忧愁和思乡之情。最后“太息离乡今两月”,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,青山送行则象征着自然的陪伴和对旅途的感慨,情感真挚而深沉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,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,展现了清代诗人独特的情怀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

  1. 客途十步九停车:旅途中走十步就停下九次,表现旅途的艰辛。
  2. 雨后岚容分外加:雨后的山雾景色特别迷人,增强了自然美的感受。
  3. 风趁鹭鸾低掠水:风中鸟儿轻盈飞过水面,描绘生动的自然场景。
  4. 露黏蝴蝶弱依花:露水沾湿蝴蝶,使其依附在花上,形象而细腻。
  5. 深林有寺云常锁:深山中的寺庙常年被云雾笼罩,增加神秘感。
  6. 野渡无人日自斜:无人渡口,夕阳斜照,表达孤独的氛围。
  7. 太息离乡今两月:对故乡的思念,离开家乡已经两个月。
  8. 青山送我到三巴:青山伴随他的旅程,表现自然的陪伴与支持。

修辞手法

  • 比喻:如“雨后岚容”将山雾比作美丽的容颜,形象生动。
  • 拟人:如“风趁鹭鸾”让风有了动作,生动形象。
  • 对仗:如“深林有寺”与“野渡无人”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
主题思想: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悟,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。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

  1. 客途:象征旅行与人生的旅程。
  2. 岚容:代表自然的变化与美。
  3. 鹭鸾:象征自由与美丽。
  4. 蝴蝶:象征脆弱与美好。
  5. 寺庙:代表静谧与思考。
  6. 野渡:象征孤独与寂寞。
  7. 青山:象征自然的陪伴与支持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

  1. 诗中“客途十步九停车”指的是: A. 旅途中不容易
    B. 旅途很轻松
    C. 旅途风景优美
    D. 旅途有很多朋友

  2. 诗中提到的“青山”主要象征: A. 乡愁
    B. 自然的陪伴
    C. 旅行的艰辛
    D. 人生的方向

答案

  1. A
  2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

  • 杜甫《春望》
  •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
诗词对比

  • 方燕昭的《暮春北栈道中杂兴 其二》与王维的《鹿柴》都是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,但方燕昭更多地关注旅途的孤独与思乡,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。

参考资料:

  • 《清代诗人研究》
  • 《古诗词鉴赏》
  • 《中国古代诗词全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