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雨霖铃》
时间: 2025-01-19 22:45:11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
雨霖铃
作者: 李慈铭 〔清代〕
蛩声初咽,正尊前话,竹下凉夕。
回头恨事如水,相怜倦旅,伤心愁说。
等是巫山一现,奈云散愁结。
望隐约天上银河,浅浅情澜几时竭。
瑶华分是伤摧折,更难堪未落人先别。
秋千院落何处,萤火点晚花如雪。
镜破珠沉,一样红笺芳讯都绝。
只梦里还道相思,泪满罗襟月。
白话文翻译
这首词的开头,蛩声开始轻轻啼叫,正是我们对饮时的凉爽黄昏。回首往事,恨如流水,彼此相怜的旅途,满是伤心愁苦。就像巫山云雾飘散,愁绪难以解脱。仰望天上的银河,情感如同潮水般何时才能平息。瑶华的分离更是令人心痛,尤其是未落的分别更让人难忍。秋千院落何在,萤火虫点缀着晚花如同白雪。镜子破碎,珍珠沉没,红笺上的消息也已绝迹。唯有梦中仍在相思,泪水浸透了罗襟,映照着月光。
注释
- 蛩声:蟋蟀的声音,这里形容晚秋时分的寂静气氛。
- 尊前:指酒杯前,表示饮酒的场景。
- 巫山: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,象征着美丽与遗憾。
- 瑶华:指美丽的花卉,象征爱情与美好事物。
- 罗襟:指衣襟,常用于形容伤心流泪的情景。
诗词背景
作者介绍
李慈铭是清代著名的词人,其词风细腻,情感丰富,多描绘离别、思念的主题,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。
创作背景
《雨霖铃》作于李慈铭对离别、思念情感的深刻体验之时,诗中透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情感的执着,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的细腻关注。
诗歌鉴赏
《雨霖铃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愁别绪,从开篇的“蛩声初咽”到结尾的“泪满罗襟月”,都渗透着一种深情而又哀伤的气氛。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,使得整首词在音乐性上也显得格外优美。词人以竹下凉夕的清幽背景,衬托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,回忆往昔似水流淌,充满恨意与愁苦。而“等是巫山一现,奈云散愁结”,则将离别的痛苦与美好的回忆相互交织,形成一种深刻的情感冲突。整首词在意象的使用上,既有细腻的景物描写,也有对情感的深刻挖掘,使得读者在品味之中感同身受,沉浸在那份离愁中。
诗词解析
逐句解析
- 蛩声初咽:初秋的蟋蟀叫声,暗示季节的变迁与情感的起伏。
- 正尊前话,竹下凉夕:在竹林下,凉风习习,点滴的对话充满了离愁。
- 回头恨事如水:往事如流水,无法挽回,充满遗憾。
- 等是巫山一现:巫山的美景如同美好的爱情,转瞬即逝。
- 奈云散愁结:愁绪如同云雾般缥缈,难以解脱。
修辞手法
- 比喻:将往事比作流水,表达时间的无情。
- 拟人:将情感形象化,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色彩。
- 对仗:词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,增强音乐感与节奏感。
主题思想
整首词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,展现了人在面对情感时的脆弱与无奈,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,引发读者对生活与爱情的深思。
意象分析
意象词汇
- 蛩声:象征孤独与思念。
- 巫山:象征美好与短暂的爱情。
- 银河:象征遥远的思念与希望。
- 秋千:象征童年与纯真的回忆。
互动学习
诗词测试
-
《雨霖铃》的作者是谁? A. 李白
B. 李慈铭
C. 杜甫
答案: B -
诗中提到的“巫山”象征什么? A. 美丽与遗憾
B. 春天的气息
C. 离别的痛苦
答案: A -
词中“泪满罗襟月”中的“泪”指的是什么情感? A. 快乐
B. 思念
C. 生气
答案: B
诗词比较与延伸
相关作品推荐
- 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
- 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
诗词对比
李清照的词多描绘女性的细腻情感,而李慈铭则更关注于离愁别绪的深刻体验,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,展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。
参考资料
- 李慈铭研究文献
- 清代词人风格比较
- 古典诗词鉴赏书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