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清平乐》

时间: 2025-01-01 06:48:13

银河秋浪。

遥出昆仑上。

忽变澄澜添碧涨。

可道升平无象。

黄云浊雾初开。

荣光休气徘徊。

试觅当时五老,金泥玉检将来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清平乐
作者: 毛滂 〔宋代〕

银河秋浪。遥出昆仑上。
忽变澄澜添碧涨。可道升平无象。
黄云浊雾初开。荣光休气徘徊。
试觅当时五老,金泥玉检将来。

白话文翻译:

这首词描绘了秋天银河的波浪,从昆仑山的遥远地方涌出。
忽然之间,水面变得清澈波光粼粼,仿佛在描述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。
黄云和浊雾刚刚散去,光辉和气息仍在徘徊。
我试着去寻找当时的五位老者,希望能得到金泥和玉检的预示,展望未来的美好。

注释:

字词注释:

  • 银河:指天上的银河星系,象征浩瀚与美丽。
  • 昆仑:古代传说中的神山,象征高远与神秘。
  • 澄澜:水面清澈波光,象征宁静和美好。
  • 升平:太平盛世,安定繁荣的社会状态。
  • 五老:古代传说中的五位神仙,象征智慧和长寿。
  • 金泥:古代用以书写或绘画的贵重材料,象征美好的前景和富贵。
  • 玉检:传说中的神物,象征天命与吉祥。

典故解析:

  • 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,是神话传说中的圣地,常常与神仙、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。
  • 五老指的是古代五位知名的仙人,象征智慧与长寿,具有深入人心的文化背景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 毛滂,字子冯,号德甫,南宋时期的词人,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。生平经历较为曲折,曾任职于朝廷,因官场的纷争而屡遭贬谪,最终以诗词创作和游览山水为乐。

创作背景: 《清平乐》写作于南宋时期,正值国家动荡之际。词中透出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,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宁与和谐的向往。

诗歌鉴赏:

毛滂的《清平乐》以优美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,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太平盛世。开头以“银河秋浪”引入,展现了一幅浩瀚星空下的自然景象,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。紧接着,诗人通过“忽变澄澜添碧涨”的描写,传达出清澈和宁静的意境,仿佛在赞美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。

“可道升平无象”一句,既是对当下社会的感慨,也是对未来的期待,表达了诗人对繁荣昌盛的向往。而“黄云浊雾初开”,则暗示着在经历了风雨之后,光明即将到来。最后一句“试觅当时五老,金泥玉检将来”,则是通过寻求古代智者的指引,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期待。

整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,更折射出诗人对社会和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,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:

  1. 银河秋浪:描绘秋天的银河,给人浩渺的感觉。
  2. 遥出昆仑上:银河的波浪远在昆仑山之上,渲染神秘感。
  3. 忽变澄澜添碧涨:水面突然变得清澈,象征太平与繁荣。
  4. 可道升平无象:难以想象的太平盛世,表明一种渴望。
  5. 黄云浊雾初开:经过风雨洗礼,阳光即将到来。
  6. 荣光休气徘徊:光辉与气息在空中徘徊,充满希望。
  7. 试觅当时五老:寻找古代的智者,期盼获得智慧。
  8. 金泥玉检将来:象征美好未来的到来。

修辞手法:

  • 比喻:银河与秋浪的结合,赋予了自然景象以情感。
  • 拟人:光辉和气息的徘徊,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。
  • 对仗:如“黄云浊雾初开”对“荣光休气徘徊”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
主题思想: 全诗传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,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,情感深邃而真挚。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:

  1. 银河:象征浩瀚、神秘的宇宙。
  2. 昆仑:代表高远、超脱的境界。
  3. 澄澜:象征宁静和清澈的心境。
  4. 黄云与浊雾:象征风雨与困境。
  5. 五老:代表智慧与长寿,寄托了希望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:

  1. 诗中提到的“黄云浊雾”象征着什么?

    • A. 美好未来
    • B. 过去的辉煌
    • C. 目前的困境
    • D. 未来的希望
  2. “银河秋浪”中的“秋浪”指的是什么?

    • A. 秋天的风
    • B. 秋天的水波
    • C. 秋天的树叶
    • D. 秋天的阳光
  3. “试觅当时五老”中的“五老”指的是?

    • A. 五位历史人物
    • B. 五位神仙
    • C. 五位诗人
    • D. 五位国君

答案:

  1. C
  2. B
  3. B

诗词比较与延伸:

相关作品推荐:

  • 李清照《如梦令》
  • 苏轼《水调歌头》
  • 辛弃疾《青玉案·东风夜放花千树》

诗词对比:

  • 毛滂的《清平乐》和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但前者侧重于宏观的社会安宁,后者则更注重个体的情感与细腻的生活细节。

参考资料:

  1. 《宋词三百首》
  2. 《中国古代诗词鉴赏》
  3. 《毛滂词选及研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