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诗词名称: 书喜
作者: 陆游 〔宋代〕
类型: 古诗词
原文展示:
雨足郊原正得晴,
地绵万里尽春耕。
阴阴阡陌桑麻暗,
轧轧房栊机杼鸣。
亭鼓不闻知盗息,
社钱易歛庆秋成。
天公不负书生眼,
留向人间看太平。
白话文翻译:
这首诗描绘了春雨滋润后的美好景象,农田一片生机勃勃,农民们正忙于春耕。田间小路上,桑树和麻地郁郁葱葱,静谧的房屋传来织机的声音。亭边的鼓声不再响起,似乎连盗贼也停止了作恶,农民们轻松收获社钱,喜庆的秋天即将来临。上天没有辜负书生的期待,给人间带来了和平与安宁。
注释:
字词注释:
- 雨足:雨下得充足。
- 郊原:指郊外的田野。
- 阡陌:田间小路。
- 轧轧:形容织机工作声。
- 亭鼓:指亭子里的鼓声,古时用于传递信息。
- 社钱:指秋收的丰收祭祀所用的钱。
- 书生:指读书人,文人。
典故解析:
- 社钱:古代指土地神的祭祀,代表丰收与安宁。
- 天公:指老天爷,民间对上天的称呼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 陆游(1125-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,南宋著名诗人和爱国者。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、情感真挚著称,作品内容涉及政治、历史、生活等多个方面。
创作背景: 《书喜》创作于南宋时期,正值国家动荡、社会变迁之际。陆游通过描绘乡村的春日景象,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。
诗歌鉴赏:
《书喜》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开篇,描绘了春雨滋润后的田园风光,给人以生机与希望。诗中描写的“阴阴阡陌桑麻暗”展现了春耕时节的繁忙与活力,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。接着,诗人提到“轧轧房栊机杼鸣”,织机的声音使得这幅画面更加生动,展现出农村生活的真实一面。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社会的安宁,强调了“亭鼓不闻知盗息”的宁静与“社钱易歛庆秋成”的丰收喜悦。陆游通过对比,表现出在农田丰收的背景下,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。最后一句“天公不负书生眼”,既是对上天的感激,也是对人间平和生活的向往,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安定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雨足郊原正得晴:春雨过后,田野显得格外明亮,象征着生机的开始。
- 地绵万里尽春耕:辽阔的土地上,农田一片繁忙,展现出春耕的景象。
- 阴阴阡陌桑麻暗:小路上,桑树和麻草茂密,透出一种安静的氛围。
- 轧轧房栊机杼鸣:屋内传来织机的声音,生动描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。
- 亭鼓不闻知盗息:本该警觉的鼓声此时静默,暗示社会治安的良好。
- 社钱易歛庆秋成:轻松收获的社钱,预示着丰收的喜悦。
- 天公不负书生眼:上天没有辜负文人的期待,给人间带来了和平。
- 留向人间看太平:展望未来的安宁生活,表达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。
修辞手法:
- 比喻:将丰收的景象比作人们的喜悦和安宁。
- 拟人:将天公表现为有情感的存在,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。
- 对仗:如“阴阴阡陌”与“轧轧房栊”,形成对称的美感。
主题思想: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农村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社会安宁的向往,彰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雨:象征滋润与生命。
- 春耕:代表希望与劳动的成果。
- 桑麻:象征农田的丰收与生命的延续。
- 织机:传达了勤劳与家庭生活的细腻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这首诗的作者是谁?
- A. 李白
- B. 杜甫
- C. 陆游
- D. 白居易
-
“亭鼓不闻知盗息”中的“盗息”意指:
- A. 盗贼在作恶
- B. 盗贼停止作恶
- C. 盗贼被抓住
- D. 盗贼的财富
-
该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农村景象?
- A. 夏季
- B. 秋季
- C. 冬季
- D. 春季
答案:
- C
- B
- D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杜甫《春望》
- 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
诗词对比: 陆游与杜甫的诗歌都关注社会与民生,但陆游更侧重于描绘田园的宁静与安宁,而杜甫则常常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。这两种风格的对比,展示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对生活与社会的不同关注点。
参考资料:
- 《陆游诗文集》
- 《宋诗选》
- 《中国古代诗词鉴赏》
以上内容为对陆游的《书喜》的详细解析,涵盖了诗的原文、白话文翻译、注释、背景、鉴赏、解析及学习互动等多个方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