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夙兴人尚默,众鸟相语言。
小语岂不可,何至尔啾喧。
吾独拥燎炉,宿火有馀温。
澹然以自适,喧寂何足论。
白话文翻译:
清晨起床,周围的人都默不作声,
只有众鸟在相互鸣叫。
小声的交谈难道不可吗?
为何要喧闹得如此厉害?
我独自围着火炉,
余温依然存在。
心中平静自得,
喧嚣与寂静又有什么值得谈论的呢?
注释:
字词注释:
- 夙兴:清晨起床。
- 尚默:仍然保持沉默。
- 众鸟相语言:众多鸟儿在交谈。
- 小语岂不可:小声的对话难道不可以吗?
- 何至尔啾喧:怎么会吵得那么厉害呢?
- 拥燎炉:围着火炉。
- 宿火:残留的火。
- 澹然:淡然、平静。
- 自适:自得其乐。
- 喧寂何足论:喧闹和寂静又有什么好谈的呢?
典故解析: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,但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宁静,展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 陆游(1125-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,南宋著名诗人、政治家。他以豪放的个性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,诗歌风格深沉而富有激情。他的作品数量庞大,涵盖诗、文、词等多个领域。
创作背景: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,正值南宋时期,他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坎坷。诗中体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外界喧嚣的淡然态度。
诗歌鉴赏:
《冬日斋中即事六首 其三》是一首表现内心宁静的诗。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环境,表达了对喧嚣与安静的思考。开头两句描绘了清晨的寂静和鸟儿的鸣叫,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。虽然周围鸟语花香,但作者却对这种喧闹感到不满,认为小声交流是可以的,何必大声喧哗。
接下来的几句,诗人自处于火炉旁,感受到余温的温暖,象征着内心的安宁与舒适。最后两句更是强调了作者的从容态度,澹然自得,认为喧闹与寂静都无足轻重。整首诗在简约的语言中,蕴含着丰富的哲理,引导读者思考生活中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关系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夙兴人尚默:清晨起床,周围的人仍然保持沉默,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。
- 众鸟相语言:鸟儿在鸣叫,打破了这种静谧,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对比。
- 小语岂不可:提出反问,表达对小声交流的认可,暗示宁静的美好。
- 何至尔啾喧:质疑鸟儿的喧闹,表现出诗人对此的无奈与不满。
- 吾独拥燎炉:诗人自处一隅,围绕火炉,象征着安逸和自我。
- 宿火有馀温:余温犹存,意味着内心的温暖与安宁。
- 澹然以自适:表现出一种淡然自得的状态。
- 喧寂何足论:喧闹与安静之间,诗人认为都不值得过多讨论,反映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。
修辞手法:
- 对比:诗中通过人与鸟的行为对比,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。
- 反问:使用反问句式增强表达效果,突出作者的情感。
- 意象:火炉象征着温暖与安逸,鸟鸣则代表着外界的纷扰。
主题思想: 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外界喧嚣的反思。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,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鸟:象征自然的声音,喧闹与活力。
- 火炉:象征温暖、安逸,是内心的避风港。
- 清晨:象征新生与宁静,给人以希望和思考的空间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诗中“众鸟相语言”表达了什么?
- A. 鸟儿在唱歌
- B. 鸟儿在争吵
- C. 鸟儿在交谈
- D. 鸟儿在休息
-
诗人对外界的喧闹持什么态度?
- A. 赞同
- B. 不满
- C. 无所谓
- D. 喜欢
-
“吾独拥燎炉”中的“燎炉”象征什么?
- A. 繁华
- B. 安逸
- C. 忧愁
- D. 喧闹
答案:
- C
- B
- B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杜甫的《春望》
- 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- 王维的《鹿柴》
诗词对比: 陆游的诗歌与王维的《鹿柴》在表现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上有相似之处。陆游提倡内心的宁静,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传达了隐逸的生活理念。两者都表现出对喧嚣的厌倦与对宁静的向往,但采用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。
参考资料:
- 《陆游诗文集》
- 《宋代诗人研究》
- 《中国古典诗词鉴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