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春雪满蓑笠,海边先燕归。
千林新改叶,百衲旧来衣。
溪水从何至,山云自解飞。
报言岩下客,斋钵笋应肥。
白话文翻译:
春天的雪覆盖了蓑衣和斗笠,海边的燕子最先返回。
千林的新叶刚刚长出,百衲的旧衣依然穿着。
溪水从何处流来,山上的云彩自然而然地飞舞。
听说山岩下的客人,斋饭和竹笋应该很丰盛。
注释:
- 春雪:春天的雪,暗示春雪的稀少和珍贵。
- 蓑笠:古时农民用来遮雨和防寒的衣物。
- 燕归:燕子在春天返回,象征春天的到来。
- 千林新改叶:形容春天万物复苏,树林的新叶已经长出来。
- 百衲旧来衣:僧人穿着的粗布衣,表示简朴的生活。
- 溪水从何至:对溪水源头的疑问,表现了对自然的思考。
- 山云自解飞:山中的云彩自由飘荡,象征自然的自在。
- 报言岩下客:听说山岩下的客人,暗示他人对隐士的关心。
- 斋钵笋应肥:表示素食和竹笋丰盛,传达了简单而丰盈的生活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
梅尧臣,字圣俞,号梅溪,宋代著名诗人,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。他的诗风清新,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,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。
创作背景:
《送才上人还雪窦寄达观禅师》写于梅尧臣送别友人之际,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慨。诗中描绘了春雪融化后的美丽景象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敏锐感悟。
诗歌鉴赏:
这首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,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,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。首句“春雪满蓑笠”描绘了春雪的独特美景,给人以清新的感受;而“海边先燕归”则引入了春天回归的主题,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温暖和希望。
接下来的两句“千林新改叶,百衲旧来衣”,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复苏与时间的流逝,树木的新叶象征生命的更新,而僧人的旧衣则反映了简朴和稳重的生活态度,显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。
后两句“溪水从何至,山云自解飞”引发了对自然流动的思考,溪水的来处和云的飞舞,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思索;而最后一句“报言岩下客,斋钵笋应肥”,则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写,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,愿其生活富足,简单而充实。
整首诗结构严谨,意象丰富,既有自然的美景,又有深厚的人文情感,体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祝福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春雪满蓑笠:春季的雪花覆盖在蓑衣和斗笠上,暗示天气的寒冷与春天的到来。
- 海边先燕归:最早返回的燕子在海边,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。
- 千林新改叶:千林的新叶刚刚发芽,表现春天的生机与万物复苏。
- 百衲旧来衣:僧人穿着的旧衣,象征简朴与清心寡欲的生活。
- 溪水从何至:对溪水出发点的疑问,反映了对自然的思考。
- 山云自解飞:山中的云彩自由飞舞,表现自然的自在与和谐。
- 报言岩下客:听说山岩下的客人,传达对隐士的关心与祝福。
- 斋钵笋应肥:隐士的斋饭和竹笋应当丰盛,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。
修辞手法:
- 比喻:如“春雪满蓑笠”中的“满”字,用以形象地描绘雪的覆盖。
- 对仗:如“千林新改叶,百衲旧来衣”,工整的对仗提升了诗的韵律感。
- 拟人:如“山云自解飞”,赋予自然以生命,增强了诗的表现力。
主题思想:
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,表达了对生命复苏的欣喜以及对隐士生活的思考,同时传递出对友人的祝福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春雪: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。
- 燕子:代表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。
- 新叶:生命的复苏与自然的更新。
- 旧衣:简朴生活的象征。
- 溪水与山云:自然的流动与变化,体现了生命的自由。
- 斋钵与竹笋:简单而丰盛的隐士生活,反映了内心的充实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诗中“春雪满蓑笠”意指什么?
- A. 春天来临
- B. 雪很厚
- C. 蓑笠很新
-
“海边先燕归”中的“燕”象征什么?
- A. 寒冷
- B. 生机
- C. 远方
-
“千林新改叶”表达了什么?
- A. 生命的凋零
- B. 大自然的复苏
- C. 秋天的到来
答案:
- A
- B
- B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杜甫《春望》
- 王维《鸟鸣涧》
- 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诗词对比:
与杜甫的《春望》相比,梅尧臣的《送才上人还雪窦寄达观禅师》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,而《春望》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。两首诗都展现了春天的生机,但侧重点不同,前者关心社会现状,后者关注个人情感与隐士生活。
参考资料:
- 《宋诗三百首》
- 《梅尧臣诗集》
- 《中国古典诗词鉴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