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暮雪》

时间: 2025-01-04 08:05:21

暮雪止复落,暗积如避人。

平明视庭中,物物各已新。

草木一变妍,枯槁忘其真。

随风来无迹,高下得以均。

采薇歌卒章,霏霏沾车轮。

今岂无是作,劳苦不足陈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:

梅尧臣的《暮雪》

暮雪止复落,暗积如避人。
平明视庭中,物物各已新。
草木一变妍,枯槁忘其真。
随风来无迹,高下得以均。
采薇歌卒章,霏霏沾车轮。
今岂无是作,劳苦不足陈。

白话文翻译:

傍晚的雪停了又落,静静地积着,仿佛在躲避人。
晨光明亮地照耀着庭院里,万物都显得焕然一新。
草木在这场雪中变得娇艳,枯萎的样子仿佛被遗忘。
随风飘来的雪花无影无踪,高低也平衡了。
采薇的歌声在最后一章响起,雪花轻轻洒落在车轮上。
如今难道没有这样的作品吗?辛劳的创作不足以表达。

注释:

  • 暮雪:傍晚时分的雪。
  • 暗积:静静地积累。
  • 物物各已新:每一种物体都焕然一新。
  • 一变妍:变得娇美。
  • 随风来无迹:雪随风飘来,毫无踪迹。
  • 霏霏:形容雪花轻柔地落下。
  • 采薇歌:指《采薇》这首古诗,表达对往事的追忆。

典故解析:

“采薇歌”出自《诗经》,描写了古代人们采集蕨菜的情景,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亲近与对生活的热爱。

诗词背景:

作者介绍:梅尧臣(1002年-1060年),字子云,号香山,宋代著名诗人,擅长五言诗与古体诗,有“梅诗”之称。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,擅长描绘自然景色。

创作背景:此诗可能是在梅尧臣晚年时创作,正值冬季,诗人通过描写暮雪的景象,表达对自然的感悟,并引发对生活的思考。

诗歌鉴赏:

《暮雪》通过细腻的描写,展现了冬日暮雪的独特景致,营造出一种宁静、清新的氛围。诗的开头描写了雪的纷飞与静谧,给人以安静、沉寂之感,仿佛将人带入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。随着“平明视庭中,物物各已新”一句的出现,诗人将视角从雪的外在表现转向了内心的感受,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,展示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。

“草木一变妍,枯槁忘其真”中,诗人以草木的变化象征人事的轮回,暗示人生中的得失与变迁。随后的“随风来无迹,高下得以均”则表达了雪花在风中轻盈飘舞的姿态,极富动感,仿佛在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、随遇而安。

最后几句提到的“采薇歌卒章”,将个人的感受与古典文化相结合,既展示了诗的文学性,也让人思考生活的意义。整首诗在展示自然之美的同时,也引发对人生、对自然法则的深刻思考,体现了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。

诗词解析:

逐句解析

  1. 暮雪止复落:傍晚的雪停了又继续落下,描绘一个静谧的冬日场景。
  2. 暗积如避人:雪静静地积着,像是在躲避人的视线,增添了一丝神秘感。
  3. 平明视庭中:晨光明亮,诗人观察庭院,意在转向新的一天。
  4. 物物各已新:万物因雪而焕然一新,象征生命的循环和希望。
  5. 草木一变妍:雪的覆盖让草木变得鲜艳,暗示美的重生。
  6. 枯槁忘其真:枯萎的状态被遗忘,反映出自然的力量。
  7. 随风来无迹:雪花飘落无踪,隐喻生活中的无常。
  8. 高下得以均:雪的覆盖使高低平衡,象征公平与和谐。
  9. 采薇歌卒章:提到古诗《采薇》,引发对过往的追忆。
  10. 霏霏沾车轮:雪花轻轻落在车轮上,体现生活的细腻与温柔。
  11. 今岂无是作:今天的作品难道没有这样的情感?
  12. 劳苦不足陈:辛勤的创作无法全部表达内心的感受。

修辞手法

  • 比喻:将雪的落下比作躲避,增加了趣味性。
  • 拟人: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,增强了情境的生动性。
  • 对仗:整首诗的句式对称,增强了节奏感与美感。

主题思想: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自然的变迁与人生的哲理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反思。

意象分析:

意象词汇

  1. :象征纯洁与宁静,带来新的希望。
  2. 草木:代表生命与变化,体现自然的循环。
  3. 庭中:象征个人的生活空间,寓意内心的状态。
  4. 车轮:生活的流动与行进,暗示时间的推移。

互动学习:

诗词测试

  1. 选择题:诗中提到的“采薇歌”出自于哪部经典?

    • A. 《红楼梦》
    • B. 《诗经》
    • C. 《楚辞》
    • D. 《乐府诗集》
  2. 填空题:诗中“草木一变妍,枯槁忘其真”意在表达____。

  3. 判断题:诗中提到的雪花在风中飘舞,象征着人生的无常。 (对/错)

答案:

  1. B
  2. 自然的轮回与生命的变化。
  3. 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