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秋霁禁城晚,六街烟雨残。
墙头山色健,林外鸟声欢。
翘日楼台丽,清风剑佩寒。
玉人襟袖薄,斜凭翠阑干。
白话文翻译:
秋天的傍晚,雨过天晴,在禁城里显得格外宁静;六条街道上,依稀可见雨后的痕迹。墙头上的山色显得更加挺拔,林外传来鸟儿欢快的鸣叫。太阳斜照,楼台显得格外美丽,清风吹来,感觉寒冷如同佩剑一般。那位美丽的女子,衣襟袖口轻薄,斜靠在翠绿的栏杆上,似乎在沉思。
注释:
- 霁:雨过天晴。
- 禁城:指皇宫,特指紫禁城。
- 翘日:斜照的阳光。
- 玉人:美丽的女子。
- 翠阑干:绿色的栏杆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
韦庄,字子云,唐代诗人,生于公元836年,卒于910年,曾任官职,后隐居。他以词作见长,风格婉约,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爱情的思考。
创作背景:
《秋霁晚景》创作于唐代,正值社会动荡时期,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宁静景象,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。
诗歌鉴赏:
《秋霁晚景》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傍晚的宁静和美丽。诗的开头“秋霁禁城晚”,引出了一幅清新而静谧的画面,雨后初晴的气息弥漫在禁城之中,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。接着,诗人描绘了六街的烟雨残影,衬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之情。
“墙头山色健,林外鸟声欢”,这两句中,山的坚挺与鸟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,体现出一种生机与静谧的交融。而“翘日楼台丽,清风剑佩寒”则进一步提升了画面的层次感,楼台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,清风拂面,带来一丝寒意,仿佛在提醒人们,尽管外界美丽,内心却依然需抵御寒冷。
最后一句“玉人襟袖薄,斜凭翠阑干”,将视线转向一位美丽的女子,描绘她轻薄的衣衫和慵懒的姿态,似乎在思索着什么,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。整首诗通过景与情的结合,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宁静美景的欣赏与人生哲思的沉淀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秋霁禁城晚:描写了秋天傍晚的宁静景象,营造出一种雨后清新的氛围。
- 六街烟雨残:表达了刚刚雨后,街道仍留有雨水的痕迹,增强了诗的意境。
- 墙头山色健:墙头上的山显得生机勃勃,强调了自然的美丽。
- 林外鸟声欢:鸟儿的欢叫声带来生命的气息,与静谧的环境形成对比。
- 翘日楼台丽:描绘了夕阳照耀下的楼台,表现出一种美的享受。
- 清风剑佩寒:清风带来的寒意,象征着内心的冷静与思索。
- 玉人襟袖薄:美丽女子的形象引入,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。
- 斜凭翠阑干:女子的姿态,展现了她的慵懒与思绪,构建了诗的情感核心。
修辞手法:
- 比喻:使用“清风剑佩寒”比喻清风带来的寒意,形象生动。
- 对仗:如“墙头山色健,林外鸟声欢”,形成和谐的音韵美。
- 拟人:鸟声欢叫,赋予鸟儿生命的情感。
主题思想:
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美景的欣赏,以及在宁静中对人生哲理的思考,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秋霁:象征宁静与清新,暗示希望。
- 禁城:象征权力与历史的厚重。
- 玉人:代表美与柔情,增添了人文情怀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《秋霁晚景》的作者是? A. 李白
B. 杜甫
C. 韦庄
D. 白居易 -
诗中描绘的季节是? A. 春
B. 夏
C. 秋
D. 冬 -
“清风剑佩寒”中的“剑”主要象征什么? A. 温暖
B. 寒冷
C. 努力
D. 喜悦
答案:
- C
- C
- B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杜甫的《春望》
- 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
诗词对比:
- 韦庄《秋霁晚景》与王维《山居秋暝》: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美景,但韦庄更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,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孤独。
参考资料:
- 《唐诗三百首》
- 《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》
- 《韦庄诗文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