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宫怨》

时间: 2025-01-17 09:50:07

一辞同辇闭昭阳,耿耿寒宵禁漏长。

钗上翠禽应不返,

镜中红艳岂重芳。

萤低夜色栖瑶草,水咽秋声傍粉墙。

展转令人思蜀赋,解将惆怅感君王。

意思解释

原文展示

宫怨
作者: 韦庄 〔唐代〕

一辞同辇闭昭阳,
耿耿寒宵禁漏长。
钗上翠禽应不返,
镜中红艳岂重芳。
萤低夜色栖瑶草,
水咽秋声傍粉墙。
展转令人思蜀赋,
解将惆怅感君王。


白话文翻译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宫女在寒冷的夜晚,因思念而感到孤独和苦闷的情景。她因被禁止离开昭阳殿,夜晚漫长而无聊。她头上的翠鸟应该不会再回来,镜子中的红妆也难以重温昔日的美好。萤火虫在夜色中低飞,栖息在瑶草上,水流轻声响起,伴随秋天的气息在粉墙旁流淌。她辗转反侧,思绪万千,让她忆起了蜀地的赋诗,心中充满了对君王的惆怅与感伤。


注释

字词注释

  • 辞同辇:指辞别皇帝,神情哀伤。
  • 昭阳:指昭阳殿,古代皇宫中女子所居之地。
  • 钗上翠禽:指佩戴的翡翠鸟,象征美好与青春。
  • 镜中红艳:指镜中的美貌,暗示往昔的美好。
  • 萤低夜色:描绘萤火虫在夜色中低飞的情景。
  • 水咽秋声:指水流声细腻柔和,富有秋天的气息。
  • 思蜀赋:怀念蜀地的赋诗,表达对故乡的思念。

典故解析

“思蜀赋”中的“蜀”指的是古代的蜀地,诗人借蜀地的赋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蜀地以美丽的山水和文化著称,常常被文人所吟咏。


诗词背景

作者介绍

韦庄,唐代诗人,字子华,号梦得,曾任翰林学士。韦庄的诗风清丽婉约,尤其擅长描写宫怨、离愁等主题,作品充满情感。

创作背景

此诗写于唐代,正值安史之乱后,国家动荡,宫廷生活愈发孤寂。诗人以宫女的视角,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无奈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悲剧。


诗歌鉴赏

《宫怨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,韦庄通过细腻的描写,展现了宫女的孤独与忧愁。诗中“耿耿寒宵禁漏长”一句,生动地描绘了漫长孤寂的夜晚,令人感受到她内心的无奈与渴望。接着,诗中“钗上翠禽应不返”,通过翠鸟象征青春与美好,却又暗示这些美好已不再,令人心生惆怅。

在意象上,诗人运用“萤低夜色栖瑶草”与“水咽秋声傍粉墙”的描写,构建了一个凄美的夜晚氛围,体现出宫女的孤独和对外界的无可奈何。而最后两句,诗人通过“展转令人思蜀赋,解将惆怅感君王”,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交织,表达了对君王的复杂感情,既有对权力的依赖,也有对自由的渴求。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,展示了韦庄卓越的诗歌才华。


诗词解析

逐句解析

  • 一辞同辇闭昭阳:辞别的场景与禁闭的状态,让人感受到孤独的开始。
  • 耿耿寒宵禁漏长:形容漫漫长夜,寒冷的氛围更突显内心的孤寂。
  • 钗上翠禽应不返:美好的往昔已不再,象征着青春的逝去。
  • 镜中红艳岂重芳:镜中的美貌难以复现,暗示过去的辉煌已成追忆。
  • 萤低夜色栖瑶草:夜色中萤火虫的低飞,隐喻生命的脆弱与孤独。
  • 水咽秋声傍粉墙:水流声轻柔,伴随着秋天的气息,营造出一种寂寞的氛围。
  • 展转令人思蜀赋:反复思索,怀念蜀地的诗篇,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。
  • 解将惆怅感君王:最终将惆怅的情感寄托于对君王的感慨,体现出对权力的依赖与内心的挣扎。

修辞手法

  • 比喻:诗中将青春、往昔美好比作“翠禽”和“红艳”,形成鲜明对比。
  • 拟人:水的声音“咽”,赋予了水灵动的特点,使情感更加细腻。
  • 对仗: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,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
主题思想

整首诗以宫女的视角,表达了对青春逝去、爱情无望的惆怅,以及对故乡的思念,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动荡中的无奈与孤独。


意象分析

意象词汇

  • 翠禽:象征美好与青春,亦暗含逝去的哀伤。
  • 红艳:镜中的红妆,代表着往昔的美好与现实的失落。
  • 萤火虫: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孤独。
  • 秋声:体现了季节的变化,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无情。

互动学习

诗词测试

  1. 诗中描绘的主要情感是什么? A. 喜悦
    B. 孤独与惆怅
    C. 激昂与奋发

  2. “钗上翠禽应不返”中的“翠禽”象征什么?
    A. 美好与青春
    B. 自由与快乐
    C. 权力与地位

  3.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?
    A. 对君王的怀念
    B. 对故乡的思念
    C. 对未来的期待

答案: 1.B 2.A 3.B


诗词比较与延伸

相关作品推荐

  • 《长恨歌》——白居易
  • 《红楼梦》中的诗词
  • 《离骚》——屈原

诗词对比

  • 《长恨歌》与《宫怨》都描写了爱情与孤独,前者通过历史故事传达情感,后者则通过个人的内心独白展现。
  • 韦庄白居易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命运的感慨,但韦庄的诗更显细腻与婉约。

参考资料

  • 《唐诗三百首》
  • 《唐代诗人韦庄研究》
  • 《诗词鉴赏与分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