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缕曲 狂歌被酒,赋此剧哀》
时间: 2024-09-19 20:51:08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金缕曲 狂歌被酒,赋此剧哀
作者: 程颂万 〔清代〕
艳魄埋无地。幸人间葬花有冢,浇花有泪。月满秦楼箫声冷,吹破人天绿意。吹不散玳筵罗绮。叱起海红帘底雾,怕酒波不撼沧溟起。将时节,一重洗。鄂君留得经年被。损盈盈昨宵风浪,鲛宫尺咫。楚望已无春可饯,相送奈何天里。恨不把花幡揉碎。料得此身无处着,上江楼独把危阑倚。千叠岫,万重水。
白话文翻译:
这首诗表现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离别的惋惜。艳丽的花朵已无处可埋,幸好人间还有葬花之地,浇灌花朵的泪水也未曾消失。月光照耀着秦楼,箫声显得冷清,仿佛吹散了人间的生机。即使美丽的筵席也无法驱散心中的忧愁。怕是酒波也无法激起深海的波澜。时光一重又一重地洗刷着记忆,鄂君留给我的,只有那过往的岁月。昨夜的风浪已损害了往日的美好,鲛宫也变得遥不可及。楚地已无春天可供送别,天边的离愁又何以解?恨不得把那花幡揉碎,料想这身躯无处可归,只能在江楼独自倚靠着危栏。远方是千叠的山峦,万重的水波。
注释:
- 艳魄:指美丽的花朵。
- 葬花:指将花埋葬,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怀念。
- 秦楼:古代的楼阁,常用来指代歌舞之地。
- 箫声:指箫的声音,通常带有悲伤之意。
- 玳筵罗绮:指华丽的筵席和绫罗绸缎。
- 鄂君:春秋时期的楚国王,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。
- 鲛宫:传说中的海底宫殿,常用来象征美丽而遥远的事物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程颂万,清代诗人,擅长词曲,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物为主。他的诗词常常蕴含深厚的情感,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。
创作背景:这首诗作于个人情感的低谷时,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,以及对离别的深切感受。
诗歌鉴赏:
这首《金缕曲》在艺术上展示了程颂万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情感的细腻把握。诗中通过对“艳魄”的描绘,展现了美好事物的易逝与无奈,接着以“月满秦楼箫声冷”的意象,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。诗人在表达对过往的追忆时,巧用“浇花有泪”,将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融合在一起。
此外,诗中反复出现的“吹不散”、“怕酒波”等意象,进一步强调了情感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挣扎。诗人对时节更替的无奈感与对旧地的怀念交织在一起,形成一种深沉的忧伤。最后,诗人以“千叠岫,万重水”作为结尾,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,仿佛在告诫我们,尽管现实是无情的,但爱与美好的记忆却是永恒的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艳魄埋无地:美丽的花朵无处可埋,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已失去。
- 幸人间葬花有冢,浇花有泪:人间虽然有埋葬花朵的地方,但浇灌花朵的泪水依然存在,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。
- 月满秦楼箫声冷:月光下的楼阁冷清,箫声带着悲凉,渲染了离别的氛围。
- 吹破人天绿意:箫声似乎吹散了人间的生机。
- 吹不散玳筵罗绮:即使美丽的筵席也无法驱散心中的忧愁。
- 叱起海红帘底雾:在红色帘幕下,似乎召唤起了海上的雾气,象征着迷茫。
- 怕酒波不撼沧溟起:即使是酒的波涛也无法撼动深海,表达了对感情的执着。
- 将时节,一重洗:时光一重又一重地洗刷着记忆。
- 鄂君留得经年被:鄂君的影像留给我的是漫长的岁月。
- 损盈盈昨宵风浪:昨夜的风浪已损害了往日的美好。
- 楚望已无春可饯:楚地已无春天可送别,表达了离愁别绪。
- 恨不把花幡揉碎:恨不得把那花幡揉碎,表达了对过往的无奈。
- 料得此身无处着:我知道自己将无处可归。
- 上江楼独把危阑倚:在江楼独自倚靠着危险的栏杆,孤独感油然而生。
- 千叠岫,万重水:远方是千层的山峦,万重的水波,暗示着未来的迷茫。
修辞手法:
- 比喻:如“艳魄埋无地”,将花朵的凋零比作美好事物的消逝。
- 对仗:如“千叠岫,万重水”,形成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。
- 拟人:如“月满秦楼箫声冷”,将月亮和箫声赋予情感。
主题思想:
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,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,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。
意象分析:
- 花:象征美好与青春,寓意短暂与易逝。
- 月:代表孤独与冷清,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。
- 箫声:象征悲伤与怀念,增添了诗的忧伤气氛。
- 江楼:象征着孤独与思念,成为诗人情感表达的载体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? A. 欢愉
B. 忧伤
C. 愤怒 -
“艳魄埋无地”中的“艳魄”指的是什么? A. 美丽的花朵
B. 一种乐器
C. 一种颜色 -
“月满秦楼箫声冷”中的箫声给人什么感觉? A. 欢乐
B. 悲凉
C. 热闹
答案:
- B
- A
- B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
- 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
诗词对比:
- 程颂万的《金缕曲》与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,两者都表现了对往事的追忆,但程颂万更侧重离愁,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对爱情的深切怀念。
参考资料:
- 《清代诗词选》
- 《古典诗词鉴赏指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