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
原文展示:
节里难为客,家中数有书。
慈亲问皎否,意绪各何如。
强酒那能尽,添愁不更除。
旧来贫未仕,父子岂相疏。
白话文翻译:
在这个节日里,做客实在是困难,家中虽有几本书。
慈爱的父母在问我安否,心中各自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?
纵然喝再多的酒,也无法解愁,反而添了更多的忧愁。
我一直以来贫穷未能仕途,难道父子之间就会因此疏远吗?
注释:
- 节里:指节日或假期,表示在这样的日子里做客不容易。
- 难为客:形容在节日中做客的艰难。
- 慈亲:指慈爱的父母,表达对父母关心的感激。
- 皎否:指安否,问候的意思。
- 强酒:指劝酒或强迫自己喝酒。
- 添愁不更除:喝酒本想解愁,结果却更加忧愁。
- 贫未仕:贫穷且没有官职,形容作者的处境。
- 父子岂相疏:父子之间怎么可能因为贫穷而疏远。
典故解析:
这首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,但“慈亲问皎否”表露了儒家思想中对家庭关系的重视,体现了对父母的关心与眷恋。古代文人常在节日中思念家乡和亲人,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深切的表达。
诗词背景:
作者介绍:
杨万里(1127年—1206年),字廷秀,号诚斋,晚号山谷居士,南宋时期著名诗人。他的诗以清新自然、语言简练著称,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。
创作背景:
这首诗写于节日之际,诗人因贫困而未能仕途,心中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交织,加之节日的氛围,愈发感到孤独与无奈。
诗歌鉴赏:
《得亲老家问》是杨万里在节日时写的诗,充满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人生苦涩的反思。诗中描绘了节日里做客的艰难,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。通过“慈亲问皎否”的描写,诗人表达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,而他对这种关心的回应却是复杂的,既有感动又有愧疚。诗中“强酒那能尽,添愁不更除”的句子,更是将酒的作用推向了极致,酒本是欢乐的象征,但在此却成了增添忧愁的工具,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。
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简练,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,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反思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。尤其是最后一句“父子岂相疏”,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,强调了无论贫穷与否,亲情是坚不可摧的。
诗词解析:
逐句解析:
- 节里难为客:在节日期间,做客是很困难的,暗示诗人因贫穷而不能享受节日的快乐。
- 家中数有书:虽然家中有书籍,但显得孤独,反映出内心的寂寞与无奈。
- 慈亲问皎否:父母关心自己的安危,表现出家庭的温暖。
- 意绪各何如:想知道家人心中的感受,反映出对家庭的牵挂。
- 强酒那能尽:喝酒不能消愁,体现出酒的无力。
- 添愁不更除:喝酒反而增加了忧愁,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苦闷。
- 旧来贫未仕:自述贫穷且未能入仕,暗示生活的艰辛。
- 父子岂相疏:强调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,反映出家庭关系的紧密。
修辞手法:
- 对仗:如“慈亲问皎否,意绪各何如”,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。
- 反语:通过“强酒”与“添愁”的对比,展示了酒的无奈。
- 情感交织:将节日的欢乐与个人的忧愁结合,形成鲜明对比。
主题思想:
整首诗歌围绕亲情和个人的孤独展开,表达了在家庭关爱与个人困境之间的矛盾与思考。诗人以节日为背景,反映出对家庭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无奈,传达了深厚的亲情和对人生的感悟。
意象分析:
意象词汇:
- 节日:象征团圆与欢乐,反衬出诗人的孤独。
- 书:代表知识与精神寄托,显示诗人内心的渴望。
- 酒:既是欢乐的象征,也成了忧愁的来源,体现复杂的情感。
互动学习:
诗词测试:
-
诗中提到的“慈亲”是什么意思? A. 朋友 B. 父母 C. 兄弟 D. 外人
-
诗人用“强酒”来表达什么情感? A. 欢乐 B. 愁苦 C. 生气 D. 无聊
-
“父子岂相疏”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? A. 权势 B. 财富 C. 亲情 D. 学业
答案:
- B
- B
- C
诗词比较与延伸:
相关作品推荐:
- 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
- 李白《静夜思》
诗词对比:
- 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:同样表达思念之情,但更多的是对兄弟的牵挂,与杨万里对亲情的思考形成对比。
- 李白《静夜思》:在孤独的夜晚引发思乡情,与杨万里在节日思亲的情感相似,但李白的表达更为直接而简洁。
参考资料:
- 《宋诗三百首》
- 《中国古代诗词鉴赏》